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儿童社会音乐教育问题思考意义及发展影响论文共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第1篇:校外音乐教育对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发展影响的研究

一、前言

  社会适应能力(又称社会适应行为)主要指个体对其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需要的适从与对应的能力,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今国际上公认的诊断和评估儿童精神发育迟滞的重要辅助手段。随着“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不断深入,儿童社会适应素质和适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迫切需求一种实质性的教育的介入。音乐教育是儿童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但音乐教育能否对儿童社会适应能力产生良好的效能方面的研究较少。因此,加强音乐教育对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对更客观、更精确地研究校外音乐教育的效能,为素质教育改革和为教育部门制定相应对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建议,最终为促进我国校外教育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被试及其取样

  被试来源于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和杭州市新华路幼儿园的4~6岁儿童。分组详见表1:

  2.实验设计

  本研究采用3×2二因素实验设计,因素一为教学内容,包括三个水平。因素二为年龄,包括二个水平,水平一为4~5岁儿童,相当于幼儿园常规分班中的中班,水平二为5~6岁儿童,相当于常规分班中的大班。

  3.实验变量

  (1)自变量的界定。本研究的自变量包括三个水平:水平1,小歌手组;水平2,钢琴组;水平3,对照组(幼儿园常规教学)。

  (2)因变量及其测量。本研究主要考察的因变量是儿童社会适应能力。测量工具采用杭州大学心理系汪文鋆编制的《3~7岁儿童社会适应行为评定量表》(城市问卷)。

  该量表分为六个大项:生活自理(SH),内有26个小项;运动(L),内有14个小项;作业(O),内有15个小项;交往(C),内有17个小项;社会化(S),内有16个小项;自我管理(SD)。

  (3)无关变量的控制。实验前,对实验教师进行了教学内容、实施要点和儿童社会适应能力观察方法的集中培训,以确保所有教师能准确把握教学和测查方法。

  4.实验过程

  教育实验持续6个月,实验组每周上一次课,每次1小时,按照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小歌手班课程计划”、“钢琴班课程计划”进行,在实验前后测查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

  5.数据整理与分析

  所有数据分析全部采用SPSSforWindows11.5统计软件包统计处理。

三、结果与分析

  1.社会适应能力前测结果的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前测时只有年龄的主效应是显著的(p﹤0.01),班级和班级*年龄的交互效应均不明显(p﹥0.05),年龄的主效应显著主要是由自然成长带来的结果。

  从表3可看出,前测时,各组儿童之间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故可认为:前测时,各组儿童之间的社会适应能力都是同质的。如果后测时,三组出现差异则可认为是音乐教育实验带来的效应。

  2.社会适应能力后测结果的分析

  从表4可看出,后测时,班级和年龄的主效应显著(p<0.01),但其交互效应均不显著(p>0.05)。班级的主效应显著是校外音乐教育介入带来的。年龄的主效应显著,一方面,可能是成长带来的,一方面,可能是音乐教育的效应,具体情况尚需进一步分析。

  从表5可看出,后测时,实验组儿童社会适应能力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两实验组之间无差异性。由于前测时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社会适应能力上是同质的,故可以认为后测时这种差异的产生主要是校外音乐教育实验所带来的效应。

  3.实验组与对照组社会适应能力前后测的比较

  同时可以看出,实验组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后测得分均高于前测,且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儿童后测得分均高于前测,且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这种差异可能由两方面构成,一方面,是由校外音乐教育实验的效果,另一方面,是成长的效应。由于前测显示各组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因此后测由自然成长引起的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幅度也应该是没有差异的。究竟校外音乐教育对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发展影响的效果如何,还要进一步进行分析。

  表64~5岁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前测与后测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结果

  表75~6岁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前测与后测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结果

  4.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社会适应能力后测比较

  从表6可看出,实验后,实验组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得分提高幅度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这说明本次校外教育实验的效应是显著的。

四、讨论

  1.关于音乐教学对儿童适应能力的影响效果

  前测时,各组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是同质的。而后测时,实验组儿童与对照组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差异具有显著性,表明这是教育实验带来的效果。

  经进一步的前后测差异比较,发现实验组的前后测差异具有显著性,对照组的差异也具有显著性,这就说明这种差异除了教学实验带来的效应外,还存在个体自然成长带来的效应,又因前测结果表明两组被试在社会适应能力上是同质的。因此,本研究可以假定后测时各组被试由个体自然成长带来的效应也是同质的。经进一步的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后测差异比较的结果显示,两个实验组的前后测差异程度要大于对照组的前后测差异程度,并有显著性。

  以上推论比较充分地表明,在促进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发展上,本次校外教育实验对促进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具有较好的效应。

  2.本研究的不足与反思

  本研究的样本较小,没有分析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性别差异;教育实验时间较短,在以后的研究中,应适当延长教育实验的时间。

  应加强音乐教育与其它教育内容对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影响的横向比较研究。

五、结论

  前测时,实验组与对照组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是同质的。后测时,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差异具有显著性,表明随着儿童的自然成长,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后测时,实验组与对照组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差异具有显著性,这是音乐教育实验带来的效果,表明校外音乐教育对促进4~6岁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有积极影响。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27791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