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景观化城市设计基础研究论文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景观化城市设计基础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从分析当代人类对空间的需求入手,对社会、文化、自我、空间等客观需求因素探讨了景观化城市设计的思想基础和基本原则,重点阐述了景观化城市设计的应用所带来的功能影响。对于协调当代建筑与自然环境间的关系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景观;城市;设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于城市设计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同时伴随着人们对于自然保护的意识不断增强,无论是政府的高度关注,还是人们的自觉认识,环境保护已经融入到人们的正常生活当中。对于公共空间艺术中体现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已日渐成为人们的迫切需求。为了更好的融合城市与自然,艺术与生活,景观化城市设计成为了当下公共空间艺术中的潮流。

一、景观化城市设计的思想基础

  景观化城市设计的核心观点都牵涉从社会文化到物质文化再到人类需求的必然过程。城市设计应该被看作是人们面对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的社会文化构造的产物。而在日益发展的今天,随着人们对物质条件的逐渐满足,渐渐转向了对文化内涵的精神追求,以及对自然生态的自由向往,景观化城市设计则是以人们的需求为设计思想的基础。它通过提供交流的环境与空间,从而在象征意义上为人们提供了归属感的需求;它通过提供符合审美情趣的环境与空间,从而在心理情感上为人们提供了尊重感的需求;它通过提供自由可选性的环境与空间,从而在个人价值上为人们提供了实现自我精神感的需求;它通过提供个人审美观或是个人对艺术形式的理性审美环境与空间,从而在艺术追求上为人们提供审美的需求等等。无论社会与文化如何的相互影响,人类的需求无外乎都包括以下几种:

  1.健康生态的生理需求

  人类的生理需求包括身体状况、生存环境、个人发展,最主要的是生活环境的舒适性。景观化城市设计要想满足人类基本的生理需求,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其一要考虑提供相应的就业机会,满足生存环境与个人发展的需求;其二要提供健康服务的环境,要做到合理分配与保证健康质量的需求;其三要促进重新创造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活动空间,满足社会和谐发展的需求;其四要构建存在于日常生活发展机遇的空间,而人类所需要的恰恰是开放的空间。

  2.空间安全的心理需求

  空间的安全性是设计师必须要考虑的,营造具有安全性和防御性空间则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其一最好是有清晰的边界,即用实体或标志性的障碍将空间分隔为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和私密空间、或者处于清晰管辖权的开放空间;其二有自然监督机会的空间,保证公共空间的安全性;其三要通过利用建筑和景观的形式和材料的结合设计,传达出空间等级的概念印象;其四要考虑以弱势群体提供安全保护地区;其五要在场所内获得空间方向感和时间感。

  3.自我实现的个体需求

  景观化城市设计中需要可以寻求学习机会和满足审美的景观,它不仅仅是基础结构设施的相对完善,更是为了可以进行个体的自我实现,人们需要这种提供探索性的场所。在现如今的城市设计中,人们最主要的批评之一,就是场所提供探索和表演的机会太少,许多城市设计中所创造出的场面都一览无余,对人类没有一点神秘感。城市应当由丰富的生活中心、优秀的教育中心和深厚的文化中心所组成,城市中不仅要有充足的运动设施供人们使用,还要有供人们观赏各种表演的场所。

  4.社会尊重的秩序需求

  拥有自我尊重的方式包括掌握和自如运用知识、管理个人生活、拥有财富等。增强自尊的方法之一是通过提供给他们要寻找的私密性。地位越高要求的私密性越高。获得他人尊重的方式包括获得外部奖励,个人的接受和表扬,别人对自己的信任。得到尊重的方法之一是文化展示:就个人而言,人类所选择的居住环境不仅是有基础结构设施的原因,也是有社会地位的原因。人们希望自己得到其他人的认可,建筑环境也就成为了他们所居住生活的一个标志。对于城市而言,在城市设计中有声誉的大厦和杰出的艺术品通常是作为提高整个城市形象的一种媒介物,其作用甚至是远远超过了当地所进行的其他热门活动本身,更可以营造出令人们心灵舒适的绝佳环境。

  5.文化归属的内涵需求

  人类的生存需求一旦获得到满足感,随之便会感到有必要加入一个组织。好的社会能够提供机会让人类直接按照固定的联系通过正式的和公共的组织得到相应的发展,也能够达到各种有益的社会目标。完善解决社区的基础结构设施和过度空间的处理问题,可以增强社区的归属感。其实在生活中不难发现,一些受人欢迎的聚集场所就是提供舒适的座位、良好的照明并且便于观察和有媒介的地方。标志和文脉也可以使人产生归属感。通过为使用或居住在那里的人提供明显的标志,赋予整个地区的标志性,为人提供个性化环境的机会,从而让他们产生主人翁的意识感。新建筑物,要同周边环境基本是同风格或者是同体量,若不是,则是用当地的传统建筑语言满足当地的历史文脉的需求,比如可以是建筑形式、使用材料、建筑系统或者建筑风格。

  6.艺术审美的精神需求

  人类的日常生活环境其实是一系列行为活动的空间场所,现实生活中,人们面对周围的一切,想要单纯的为了“看”而“看”,想要单纯的在观察时而没有功利只有享受,这种行为是奢侈的。设计者要考虑文脉,要把每个项目都被看作是整体城市的一个组成部分。设计要注意提高人的感知能力、提高艺术的形式审美、提高象征审美的体验,还要考虑实现特定人群的特定需求,达到了这些,设计所要体现的审美效果就会随之展现出来了。想要达到人对环境产生愉快经历的情况,可以从感觉、形式和标记入手。感觉是源自纯粹的感知享受,形式是对环境集合地貌三维或者四维的感受,标记是对周围那些图案进行联想而产生的。设计原则其实无外乎一系列关于时间、行为和环境的组合。比如对于人们的活动环境,它提供给居住者不同的感觉、形式和标志性的经历,使得居住在那里的人感到心情愉快;或是提供了连续的令人愉快的经历或者场所图案;或者场所有清晰的理论概念,而理念其实是场所的几何形态和他们之间所相关联的基础。其实综上所述,就是要把人的需求作为景观城市设计的主要目的,要建立以景观为首的景观化城市设计理念,并在实践中不断更好的服务于人类。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30385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