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浅析活跃对外汉语课堂气氛的途径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浅析活跃对外汉语课堂气氛的途径

  同一篇论文的英文题名与中文题名内容上应一致,但不等于说词语要一一对应。在许多情况下,个别非实质性的词可以省略或变动。下面是关于浅析活跃对外汉语课堂气氛的途径的内容,欢迎阅读!

  摘 要:针对对外汉语课堂的教学现状,探讨了课堂气氛的定义和类型,分析了课堂气氛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提出了活跃课堂气氛的途径,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过程中促进教学相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对外汉语 课堂气氛 途径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3-0-02

引言

  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良好的课堂气氛作为师生协同参与教学活动的重要条件,对顺利实施教学任务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的关注。目前,对外汉语教师多关注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如期完成教学任务,而将影响师生教与学的心理氛围未做深究,特别是“汉语难学”的心理暗示导致学生产生的畏惧情绪和排斥心理。针对课堂教学中形式单调,气氛沉闷,内容枯燥,学习汉语的兴趣和热情很难保持长久等问题,对如何活跃对外汉语课堂气氛的途径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通过探讨活跃对外汉语课堂气氛的途径,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降低学生在汉语学习过程中的“畏难”情绪,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堂气氛的定义

  所谓课堂气氛(classroom atmosphere)是指生在课堂上共同创造的心理、情感和社会氛围;课堂气氛是影响课堂行为和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它一经形成就会形成一种社会压力(social pressure),从而使置身其中的教师和学生不由自主地受其影响(吴晓义,2007,p.31)[1]。在《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中,课堂气氛被定义为“师生在课堂上共同创造的心理、情感和社会氛围;班级气氛的组成部分;课堂教学中师生所呈现的一种心理状态。”(顾明远,1998,p.2145)[2]。黄秀兰(1986)指出,“课堂心理气氛指的是课堂教学过程能否顺利进行所依赖的群体情绪状态,这种气氛既是教学的'心理背景也是在教学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p.18)[3]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在《和教师的谈话》(1980)中提出:“智力活动是在情趣高涨的气氛里进行的。”在他看来,良好的课堂气氛是有效教学的前提,这种气氛会给教学带来好处,同时也有助于完成教育任务。因此,营造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堂气氛,能够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4] 课堂气氛作为学习者心理活动与个性特征之间的中介因素,通过学生的学习动机、自主学习、学习情感体验以及评价效应,制约着学生的课堂学习的效果.

二、课堂气氛的类型

  根据师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注意状态、情感状态、意志状态、定势状态以及思维状态,黄秀兰(1986)将课堂心理气氛划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最利于学生掌握知识。[3] 从实际的课堂气氛来看,类型可以分为三类:标准型、一般型、负偏型。最常见的课堂气氛状态可以确定为一般型,即实然态的,标准型则是一种规范的应然态的,负偏型则指未达到正常状态(一般型),需要加以改进才能达到常态。(吴永军,1991,p.25)[5]Burden和Byrd(1994)认为课堂教学气氛是态度、情感、价值和关系的综合体。他们根据课堂教学气氛对学习者的学习、创造性工作、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影响将课堂教学气氛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课堂教学气氛。[6]Parkay和Stanford(2004)认为课堂教学气氛是决定课堂文化的重要因素。[7]

三、课堂气氛的作用

  课堂气氛是师生与客观环境中的各种因素相互作用而营造出来的一种心理氛围,对师生双方的心理与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制约师生双方信息与情感的交流,影响教学过程和结果。从这个角度看,课堂气氛对课堂教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一是为教学提供背景,造成潜在的心理压力。课堂气氛营造出特定的心理环境,使学生形成潜在的心理压力,约束学生的行为模式。良好的课堂气氛使教学双方感受到适度的紧张与兴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师的教学热情;反之,气氛压抑使教学双方注意力涣散,教学进入被动局面,导致教学效率低。

  二是作用于师生的情绪,影响思维能力。在情绪稳定的状态下,人的思维能正常发挥,而在紧张、愤怒的情绪下,思维则处于抑制或停顿状态。课堂气氛是一种集体情绪倾向,会作为相对独立的因素反作用于师生的情绪。和谐的课堂气氛能使师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感知、记忆、创造力可明显提高。

  三是影响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在宽松、安全和自由的环境中,人的“心”和“行”处于一致,积极主动地通过语言和动作等外显行为表现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同时摄入新的知识与技能。而在紧张、压抑的气氛中,人们自身受到抑制,所学知识与技能会因反感或恐惧不外显。所以,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程度与课堂气氛息息相关。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会使学生积极举手发言,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形成良性的学习氛围。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1984)指出,“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这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8]因此,作为一个教师要十分重视课堂气氛的作用,在教学中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

四、活跃对外汉语初级课堂气氛的途径

  1.以任务型语言教学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为依托

  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TBLT)也被称为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Instruction,TBI),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教学方法,它侧重于使用真实的语言,要求学生用目标语言完成有意义的任务。Skehan(2001)认为在培养语言运用能力方面,任务型语言教学是目前最有效的途径。[9]     任务型语言教学“重视真实地道的语言”,学生需要使用目的语完成有意义的任务,例如看医生,进行面试,安排行程时间或致电客服寻求帮助等。学生不只单纯记忆语言点,更将其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进行任务时学生需要理解、应用、分析和解决问题,最后给出解决方案,学以致用。运用任务型教学法进行授课时,可根据学生年龄和语言水平分配不同的任务,低年级/初级水平的学生适合匹配、信息整合等难度较低的任务,高年级/中高级水平的学生适合问题解决任务。例如在初级对外汉语课堂中让学生根据某城市一周天气预报制定旅行计划并列出需要携带的行李清单:学生需要根据某城市一周的天气预报设计为期一周的旅游路线,自己准备出行的行李,最后运用天气,衣物,阐述原因句型(因为……所以……)等语言点向全班展示方案。任务型语言教学提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使学生运用目的语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44879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