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生态补偿中保护成本的研究论文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关于生态补偿中保护成本的研究论文

  构建生态补偿机制是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这种运用经济激励手段管理生态系统的方式曰趋普遍。为解决区域发展失衡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中国已在不同尺度上进行了生态补偿研究与实践3。但是,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始终存在科学依据不足的问题H,不仅制约了全国性、地方性生态补偿法规的建立,也成为各地基层生态补偿实践难以长期维持的原因5。采用成本核算法确定生态补偿标准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可,本文总结了成本核算法在制定生态补偿标准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引入保护成本的概念,重点从概念、核算内容以及核算方法三个方面对保护成本的研究进行总结与探讨,以期为科学的进行成本核算并确定生态补偿标准提供参考。

  1成本核算法在制定生态补偿标准中的应用

  目前,确定生态补偿标准的方法有多种,包括生态系

  统服务功能价值法、成本核算法、意愿调查法、经济学模型法等。这些方法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条件以及方法的局限,不同方法制定的补偿标准有较大差异6。其中,成本核算法确定生态补偿标准,主要以维持生态系统健康、可持续提供生态服务为宗旨,通过对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各项投入成本(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因素)、修复或重置受损的生态系统成本、放弃的部分或全部机会成本等的核算作为补偿的依据47]。理论上讲,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直接投入与机会成本之和应是生态补偿的最低标准78。若补偿标准低于这个下限,生态补偿将达不到激励生态保护行为的目的?。有学者认为以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生态补偿项目评估中,全面、准确地计算成本比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远为重。

  而在国内外的研究中,最初是仅侧重机会成本的核算确定补偿标准。在理论方面,Macmillan等提出苏格兰新造林生态补偿标准与新造林地的生态服务功能无关,与机会成本直接相关M,DavidKaczan等在坦桑尼亚的研究结果表明衣民的平均受偿意愿与因保护目标而维持土地用途的平均机会成本是一致的M。在实践方面,尼加拉瓜的林草复合生态补偿项目中,StefanoPagiola等根据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转变产生的机会成本制定补偿标准,如将退化草地转变为森林,补偿标准为每年75美元/hm2M。随后有些学者认为,制定生态补偿的标准不仅要考虑机会成本,还需要核算保护生态与环境的直接成本。段靖等运用边际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需求均衡的条件,从理论上证明了直接成本、机会成本之和是生态补偿标准的下限8。李文华等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中,按照新造林及现有林两类森林,通过直接成本与机会成本的核算,得出新造林补偿标准为每年4300元/hm2;现有林的补偿标准为每年2350元/hm2[1j。再后来有学者提出在计算生态补偿项目补偿量时,除了考虑直接成本与机会成本,还需要考虑交易成本。交易成本是与生态补偿相关的用于契约关系建立和维护的费用M。TobiasWunscher等指出灵活的支付方案能显著增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效率和提供率,而在生态补偿项目中想要实现灵活的支付,就需要精确的评估参与成本(包括保护投入的直接成本、机会成本以及交易成本)来确定补偿标准。关于成本核算法的这三种观点,目前都得到学术界较多的认可和应用,本文主要以第二种观点为基础。

  成本核算法因其较强的可行性与操作性,通过可量化的指标相对客观地对生态补偿标准进行测算,被认为是合理的确定生态补偿标准的方法。尽管成本核算法具有以上优点和受到了广泛运用,但其在核算内容、方法等方面还没有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体系,仍需深入研究。

  2保护成本的概念

  多数学者认为采用成本核算法制定生态补偿的标准,主要是进行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的核算。其中直接成本指为保护、维持或者恢复生态环境而投入的成本,是实际发生的支出和费用。机会成本,指因选择某一决策而放弃另一决策所丧失的利益。它不是一种实际支出,而是失去的收益,这种收益是潜在的。应用到生态补偿机制中机会成本就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所放弃的经济收入和丧失的发展权,包括因执行更严格的环境标准而限制工业企业发展,导致的发展机会损失和进行生态建设而造成的机会成本损失。此外部分学者将机会成本称作间接成本,成本核算即需核算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另一些学者将成本分成直接成本、机会成本和其他间接成本,认为机会成本是间接成本的一部分。还有部分学者将丧失的发展权从机会成本中分出来,称作发展成本。将成本分成直接成本、机会成本和发展成本,并认为不是所有的生态补偿项目都会发生上述三类成本,这取决于项目的性质w。

  目前成本核算法中应用较多的是将成本分成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但是,这种经济学划分方法无法体现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产生的成本和效益的差别,既造成补偿标准的依据不足,导致生态补偿的针对性不强而难以实施,又使得生态补偿项目实施后的效益评价难以进行。本文认为,需要纳入生态补偿的成本可以划分为保护成本、环境成本和机会成本。保护成本是为保护、维持或者恢复生态系统而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侧重于对生态系统的保护;环境成本主要包括环境保护支出(指为保护环境而实际支付的费用)和环境退化成本(环境污染损失的价值和为保护环境应该支付的费用);机会成本是指因开展对生态系统以及环境的保护,而丧失的经济收入和放弃的发展权。TobiasWunscher等指出区分保护成本和机会成本(该研究中未涉及环境成本)可以分别计算样地-具体效益-成本比例,用于生态补偿项目效益评价M。因此,通过对保护成本的核算,能准确反映某地关于生态系统保护的工作量和贡献程度,为采用成本核算法确定生态补偿标准及之后的补偿效益评价提供合适的依据。

  3保护成本的核算内容

  从上世纪中期,国内外陆续开展了不同类型的生态补偿研究,如生态系统服务补偿、重要生态功能区补偿、流域补偿、资源开发补偿和区域生态补偿。通过分析、总结已有案例,将森林、流域、自然保护区3种类型生态补偿保护成本的核算内容归纳整理为表1。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45202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