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八年级家长会教师发言稿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八年级家长会教师发言稿

八年级家长会发言稿篇一:精品八年级家长会发言稿

  各位家长:

  大家晚上好!

  我是初二(2)班的班主任钟老师,首先感谢大家从百忙之中抽空来开家长会。小孩现在已经就读初二了,今天我们坐下来开家长会,就是想一起探讨如何来使我们的孩子积极健康地度过这个特殊时期。

班级教学理念

  1.关注每一个学生

  2.不仅追求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品德修养

  3.不看中一时成绩

  4.希望每个人都有进步

  如何看待成绩?

  家长适当的期望值

  父母对孩子期望值的高低直接影响孩子将来所取得成就的大小。应该有一定的期望值,尽量要恰到好处。

  1.期望值过高:

  孩子拼命按家长的意愿生活、学习,父母感到满足,但孩子生活得较为压抑,甚至影响心理健康;尽力后仍达不到家长的要求,双方均失望,可能导致孩子自暴自弃。

  2.期望值过低或没有:

  尚不自觉的孩子缺少外在精神支持, 认为不重视、无所谓。

  3.适当的期望值:

  在原有基础上适当拔高,不操之过急,不应定得高不可攀。

  什么叫“初二现象”?

  初二的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身心急剧发展变化,存在着种种发展的可能性,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沃斯称初二阶段的学生处在“心理性断乳期”。初二学生具有叛逆、盲目、易受外界影响、情绪容易激动、暴躁、成绩两极分化普遍、违纪违规频繁、存在心理障碍等特征,又具有可塑性、主动、追求独立等特点。因此,初二阶段既是发展的危险期,同时也不可避免的成为教育的关键期。所以这个阶段的孩子最容易出现问题,若过渡不好将影响其一生。

  “初二现象”有哪些表现 ?

  1、青春期学生变化(身体上开始出现变化)

  12—16岁年龄段,这个时期的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心理和生理变化比较迅速。男生开始出现声音变粗,长出胡须等生理上的变化;女生开始 出现相应的身体发育上的变化。因此,家长有必要对学生进行一些谈话,让他们克服对这些变化的恐惧感,以稳定他们因为身体上的变化而形成的心理上的波动。

  2、青春期学生变化(独立性开始增强)

  孩子的独立性增强了,总想摆脱对教师和家长的依赖,总认为自己不是孩子了,有事不愿和父母及师长交流。所以希望各位家长能因势利导为学生安排一些学生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一方面满足学生要求独立的心理变化,另外一方面又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一个人责任感的培养将在他未来的一生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3、青春期学生变化(好奇心增强)

  在心理上这一时期的他们精力充沛,好奇心强,任何事总想试一试(包括对异性的好奇),是典型的好奇宝宝。心理上的表现是容易兴奋和冲动,神经敏感,产生了爱情萌芽,大多数早恋孩子是发生在这一时期,在这一时期,作为家长要高度重视,决不能有不良的刺激对孩子产生影响,要注意从家庭生活到电影,电视节目,网络的影响,一定要有适度的选择。 所以,希望个位家长首先不要给学生配备手机,其次要注意你们的子女和别人通话的方式和时间。

  4、青春期学生变化(逆反心理增强)

  这个时期学生逆反心理比较重。而逆反心理的增强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学生独立性的增强,另外一方面也因为学生被要求的东西变多。学习任务增加,使得学生玩的时间变少,心理上不满开始增多。因而,从这个阶段开始,各位家长的教育模式应该向与他们讨论,并且由学生自己讲出他们自己错误的地方,由学生自己来规定自己要接受惩罚。我建议各位家长可以和你们子女之间就一些问题建立一些约法三章。

  当家长老师的总是觉得这个时期的孩子不如小学时期听话,很喜欢顶嘴,知心话也不愿和父母说了, “越长越调皮了”。实际上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观点分析,这是少年时期孩子一种心理特征的反映,是人生第二次反抗高潮的具体表现,所以我们做父母、老师要明白孩子目前出现的一些问题是正常的,一方面对不违反原则的行为给予理解和宽容,不要大惊小怪,另一方面我们对这一时期的孩子在教育方法上更应该讲道理,态度不要粗暴,语言不要挖苦,要讲究分寸。如果还用小学时期的简单说教是不行的,父母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水平,使他们提高了认识又明白了道理,和你们统一认识,只要从内心服了,教育效果就是良好的。

  总之,人一生可以不做坏事,但绝不可能不做错事。初二则是孩子最容易“惹事”,“犯错”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孩子发展顺利,固然幸运;产生了一点麻烦、困惑,也不必紧张。我们应认识到,犯错有孩子的权利,也是走向成熟的'必备代价。一个学生不让在校园里犯错,就会留到社会中去犯错,这更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希望我们的家长要有这个思想准备,有这个信心和耐力,有这个认识高度,有教育孩子健康发展的能力。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让这个“事故多发的阶段”平稳度过,让所有初二的孩子都能得到发展,都能逐步优秀。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

  家庭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可以教孩子第一句谎言,也可以教他做一个诚实的人。父母可以教孩子做一个自私的人,也可以教他做一个善良无私的人。父母可以在孩子的心里种下暴力的幼苗,也可以在他的心里撒上爱的种子。一位教育专家认为,一个人6岁之前所受到的教育会影响他的一生。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

  家庭教育的误区:

  误区一:爱心无度,丧失原则。

  误区二:传统思想,武力解决。

  误区三:变相体罚,由外及内。

  有度的爱是良药,可以给予孩子温暖;无度的爱则是毒药,它可以悔掉孩子的一生。

  相对于体罚而言,又出现了一种新的惩罚概念:心罚。心罚又被称为软体罚。心罚虽然不会对孩子造成身体上的伤害,却极易扭曲孩子的心灵,因此也被人们称为:重于体罚的“刑罚”。但由于心罚的伤害是隐形的,所以很容易被家长们所忽视。

  心罚的主要形式有三种:

  Ⅰ、控制支配型

  Ⅱ、冷漠遗弃型

  Ⅲ、贬损激将型

  新的家庭教育观念

  1、好家教没问题时抓家教,差家教出了问题抓家教。

  2、“没有播种哪来收获?

  3、“学习状态决定学习过程,学习过程决定学习结果”。

  4、好方法不如好心情。

  5、“湿柴禾引不着火种”

  6、“看得太近反而容易走样”

  7、“可怜天下孩子心”

  孩子的学习,应该包括三个值得关心的部分:学习状态—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如果说,结果是看得见的发亮的电灯泡,那么过程就是输电线,而状态才是发电厂!它们的关系是:状态决定过程,过程决定结果。

  现在的情况是,家长只看结果(下策),老师负责过程(中策),而激发和调整学习状态的上策却没有人管!这是一个大问题。

  日本教育学家:家庭是教育的终身学校 父母是教育的终身老师

  王东华:推动世界的手就是推动摇篮的手

  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

  分苹果的故事的教育启示:

  教育应从孩子的天性出发,对孩子积极的引导,让他明白只有懂得公平和努力竞争的人才能最终走向成功。如果违背了孩子的天性,就会导致孩子形成扭曲的人格,让他在人生道路上迷失得越来越远。

  在过分的谦让和听话的背后,孩子丧失了竞争,尝试,有想法……的机会。

  一项调查表明:

  北京一项按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好、中、差划分进行的调查,调查对象:680名初中、小学生的家庭,调查内容:在校表现与家庭教育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

  家庭教育水平很好的,其孩子在校表现优等生的占95%,基本没有后进生;

  而教育水平不当的家庭,其孩子在校为后进生的却高达85%,几乎没有优等生;  而教育水平一般的家庭,其孩子在校为中等的占2/3,并有15%左右为后进生。

  这项调查还给我们这样一个结论:如果我们把不当的家庭教育提高到一般水平,则后进生就会相应减少五倍左右;如果我们把一般的家庭教育再提高到较好水平的家庭教育,则优等生增加三倍左右。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305206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