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课堂教学总结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课堂教学总结锦集六篇

  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在自身的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肯定成绩,得到经验,找出差距,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有寻找学习和工作中的规律,让我们抽出时间写写总结吧。我们该怎么去写总结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课堂教学总结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堂教学总结 篇1

  时间的沙漏悄无声息地流失,转眼间四个多月的实习生活即将告一段落。在顶岗支教的过程中,我一直庆幸自己能够拥有顶岗实习的机会,并且能够分配到这所学校——魏县西康町中学。在这里我得到了很多锻炼自己的机会,学到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和智慧,同时也更深刻地明白了“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抱着“将每一堂课都上成公开课”的态度,我珍惜每一次锻炼自我的机会,认真准备每一堂课,并且不断请教、思考、摸索,使自己在课堂导入技能、提问技能、板书技能、教学反馈技能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收获。

  课堂教学不仅仅是老师机械式地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而是一门需要不断探究的艺术。真正想要将四十五分钟的课堂上好,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素质和高超的教育教学能力,掌握科学、有针对性的方法,同时也要注意很多细节处的关键性问题。我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总结了自己的方法和想法。

  一、在讲解新课时,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课堂归还给学生,这并不代表着教师的任务减轻了,而是需要老师潜心研究、不断创新,采用创造性的教学模式和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踊跃地参与到课堂思考、互动活动中,从而让学生手动、眼动、耳动、脑筋动起来。

  二、老师要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老师在关注尖子生学习情况的同时也要照顾到中等生和学困生的学习状况,在设计课堂问题时、布置作业时,要有针对性地、分层设计问题、布置教学任务,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思考中,都能有所收获。

  三、在课堂管理上,不时会有学生讲话或做小动作,我多采用“冷处理”的方法,边镇静地继续讲下去,边往他们身边走去。看到他们抬起头注意到我,我便用严厉的眼神瞪一瞪他们。他们也立刻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忙地下了头,认真听讲。对于其他课堂突发事件,我会用尊重、民主、宽容的态度,理智处理,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短暂的实习生活让我学到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也让我明白了做好人民教师绝不能只会纸上谈兵,一定要实地躬行。实习生活让我获益匪浅,今后,我一定会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为成为一名好老师而努力!

课堂教学总结 篇2

  孩子的世界充满了自由和快乐,如何让孩子们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体会“玩”的乐趣,使音乐这一抽象的艺术与他们的生活密切联系,这是我在教学设计中着重思考的。

一、贴近学生的生活

1、教师的提问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导入新课时学生听歌曲《1234567》律动进教室,师生共跳《邀请舞》创设了一个愉快、轻松、和谐的氛围。教师提问:“你喜欢做游戏吗?”“平时喜欢做哪些游戏?”“这些游戏和我们刚才做的游戏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发现今天做的游戏是在音乐中进行的,从而将课引入到音乐与游戏中。教师的提问贴近学生生活,学生便能很快地进入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

2、内容的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

  躲猫猫是小朋友平时最喜爱的游戏之一,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歌曲《躲猫猫》,欣赏乐曲《捉迷藏》,很自然地会联想起生活中做这些游戏的情景。在学唱歌曲及欣赏乐曲时,教师就能利用这些生活中的经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关注音乐的同时,随音乐的节奏做游戏的动作,从而更好地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表达自己幸福欢乐的情绪。通过音乐活动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的“音乐”无处不在。此时,学生和老师同是情境的创设者和感染者,师生共同沉浸在音乐游戏的欢乐中,共同分享着音乐本身所蕴含的情感世界。

二、在游戏中感受和表现音乐。

  喜欢玩是孩子的天性。如何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音乐教学既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又能让孩子在玩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一定的音乐技能,这是我在设计游戏时的指导思想。在教学中要尽量避免只图表面热闹、重视教学形式的变化而忽视音乐性的现象。为此,在感受歌曲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配乐玩游戏的教学环节。在《躲猫猫》音乐的背景下,学生通过三个游戏环节,逐步熟悉了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歌曲。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自始至终提醒学生合上音乐的节拍,并以此作为评价的标准,给学生以奖励。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歌曲学会后老师请学生自己设计歌曲表演、游戏的方法。通过讨论,学生提出了两种边唱边游戏的方法。

课堂教学总结 篇3

  一、立足文本,确立语言训练点。

  《我家的园子》是西师版教材第八册一单元的一篇批读文,这篇文章也曾出现在人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材中,题目叫做《祖父的园子》。节选自著名女作家萧红的回忆性小说《呼兰河传》,萧红从小随祖父一起生活,在祖父的关爱、呵护下长大。课文主要叙写了童年的萧红在园子里快乐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清新质朴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写,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突出的特点。然而在西师版教材里,《我家的园子》选作教材时有较大的改动,只字未提到祖父。作为四年级的孩子来说,如果没有阅读过《呼兰河传》,是很难体会到作者内心世界,很难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在解读教材时,我首先产生了一个疑惑:是否需要对课文的背景做增补(或者说补充教材中被删减的内容)来填补孩子们情感体验的需要?但很快又被我否定了,原因是编者对《我家的园子》目标的定位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园子的自由美好和生机勃勃,借助批读语,感受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以及作者的表达方法。”这一目标跟《祖父的园子》的目标定位有着相当大的区别,另外,根据课程标准对中段和高段阅读教学目标的不同要求,我感觉拔高了对四年级孩子的阅读要求。因此,我决定在本课的教学中,弱化处理学生的情感体验,强化语言训练。只是简单给学生推荐课外阅读《呼兰河传》,把教学的重点定位在借助批读语,感受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训练学生多层面赏析句子,学会批注。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与思考。

二、循序渐进引导学生赏析句子。

  即句子“写的是什么?(文字表层意思)——怎样写的?(作者的用词,修辞手法等)——表现的是什么?(藏在文字背后的作者意图或情感”

案例重现:第二段教学片段

  师:勾画出你认为描写的十分精彩,自己非常喜欢的句子。

  生读:“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像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师:这句话中提到了三种动物,作者重点在描写哪一种?

  生:蜜蜂

  师:为什么你会认为是蜜蜂?

  生:因为蜻蜓和蚂蚱只是简单的写了颜色,对蜜蜂的描写更为具体

  生:描写蜜蜂的文字更多…….

  师:对,判断作者描写的重点,根据文字叙述的多少来判断是一种非常简单而实用的方法。

  师:嗡嗡地描写的`是——生:蜜蜂的声音。

  胖圆圆描写的是——生:蜜蜂的样子。

  还有哪些词描写了蜜蜂的样子?

  生:满身绒毛 小毛球似的

  师:把什么比作了小毛球?你觉得表现出了什么?读读旁边的批注

  生:表现出了蜜蜂十分可爱…………

  师:作者非常喜欢这可爱的小蜜蜂,你喜欢吗?一起读读这句话,读出蜜蜂的可爱。

  看似简单的引导,实则是让学生细致深入地读书,读懂句子表面的意思,读出句子背后隐含的情感,体验赏析句子的过程。

三、填空式补白,方法的习得点

  经过以上对句子的引导品悟过程,及时呈现填空式补白训练,及时总结多层面赏析句子的方法。

  这句话用(比喻的)方法,把(蜜蜂)比作了(小毛球),写了(蜜蜂嗡嗡的声音和胖圆圆的样子),表现出(小蜜蜂的可爱及作者对园子里昆虫的喜爱之情)。

  这样的补白练习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确从句子的表达方法,句子的表层意思,句子背后蕴含的情感等三个层面来体会句子表情达意的效果,而这三个层面单靠老师讲解是枯燥难懂的,用填空式补白的方式降低了难度,易于学生接受。

四、学以致用,自主赏析批读,体现能力的增长点。

  完成填空补白练习的指导后,我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批读后文的精彩句段,从实践效果来看,有了前面的方法引路,学生的批读质量明显提高。以前不知如何写感受和体会的学生也能下笔表达自己的想法了。

  课程标准强调过程与方法的指导。从学生的认知经验来看,经历了过程,才能提炼出方法。放弃过程,只讲方法,学生缺乏体验,空洞的说教起不到实质性的效果。注重过程,不总结方法,学生则不知道该怎样付诸于实践,不能形成自主阅读的能力。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360032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