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小学思品教学反思(2)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小学思品教学反思3

  《自己的事自己干》教学反思《自己的事自己干》是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的第三课《走向自立人生》的第一课时。主要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自立的含义、自立的表现和自立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自立意识与能力。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探讨意识,使本节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人在本节课中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利用现成情境导入新课。我走进课堂时师生互相问好,由此提问学生:“能自己洗衣服的同学,请举手;能自觉学习的同学请举手”而导入新课,紧扣课题,贴近学生生活,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二、结合实际,举例说明。要求每个小组学生把自己自立的表现写在一张纸上;(学生写完后,随机抽几名把学生自己的自立表现说出来,大家一起评),同时也展示本班学生的几幅“自立风采”。这样的活动,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学情。学生觉得有话说,也非常感兴趣,都纷纷发言,气氛非常活跃。

  三、进行体验活动,培养学生自立能力。让四位学生分两组上台表演补纽扣。(道具:两小块布、针、线、几个纽扣,要求:分两组比赛,其他同学注意观察操作是否正确并点评)许多学生都跃跃欲试。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知识,也学到了自立对人生的重要意义。

  四、课堂结构清晰。从教学过程来看,集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着眼于素质教育的要求。设计了有针对性的问题情景,这些问题非常切合学生实际,使学生主体作用得到有效发挥,知道自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整个课堂气氛相当活跃,教育教学效果好,较为出色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

  五、结束新课让全班齐读陶行知的名言: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使学生的思想得到进一步升华,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本课教学的不足之处:

  教学过程上下衔接不够好,学生之间的互动也不够,老师在启发学生思考方面还应该多努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活动的创设能力还不够。也许是缺乏课堂经验,这堂课显得有些前紧后松,课堂气氛没有完全放开。特别是前半堂课,我没有让学生真正动起来,采取的仍是比较传统的一问一答式的教学。例如,在“什么是自立”这一教学环节,我直接给出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自由表达。

  2、课堂中的评价语言有待提高。对学生的评价不够,有些时候不能在课堂上及时抓住学生的亮点加以评价或者赞赏。这堂课中,对“父母是否应当支付子女上大学的费用”?这个问题没有向学生因势利导的将课堂进行延伸、扩展,学生不容易理解。

小学思品教学反思4

  在设计本课教学思路的时候,我考虑如果教师简单地将一个个角色的变化及责任告诉学生,学生是会顺着教师的意图接受的,但这样既不符合新课标所倡导的主体理念,也无法在学生内心深处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我设计了猜谜环节与表演环节,在这几个环节中,学生自然而然地明白了自己的角色在不同情况下的转换及责任。既不枯燥,又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学生在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情况下,明白了自己角色的变化及自己应尽的责任,但这是否能够持续下去呢?为了延伸这一德育知识点,我设计了总结升华的环节,让学生在“小卫士,小标兵,小伙伴,小帮手”的身份中了解自己的发展方向,积极感知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在一节课中仅仅明白书中提到的不同角色的变换及责任是不够的,所以课上我要求自己不断地根据教学过程中随时生成的情况,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现在的角色及现在的责任,使学生明白自己的角色是会发生变化的,自己的责任也是会随着角色的变换有新的要求。这种抓住课上随机生成的做法,使课本中的内容更生动,也更深刻了。

  在我们身处不同的环境这一环节,我安排了“在家里怎样做个好孩子,在商场、学校、公共汽车上,我们该怎样做?”这几个表演环,是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使学生能够通过这一个个鲜活的实例,对自己的言行、思想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但总感觉有些做作,如有更好的活动代替,我想会使这节课更生动,更活泼,更贴近学生生活,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小学思品教学反思5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让教育更贴近生活,能学以致用,现学现用。新课程理念也倡导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在品德教学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学生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做到有实效性、针对性。

  在教学三年级《心中的110》一课前,我就觉得学生一定喜欢这样的课,110对于学生来说再熟悉不过了,经常看到,经常听到,可是实际生活中学生接触的并不多。怎样上这节课呢?在课前,我做了很多的准备,在课堂上的每个环节又精心设计,一节课下来,让我感触很多。

  一、在现实生活中找素材,贴近生活

  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学生的生活世界、直接经验、感知体验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实教学内容”和“拓展教学空间”的要求,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克服脱离儿童生活实际、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在品德教学中,我尽力做到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心中的110》课本上的内容是一个案例:一个人贩子在校园里设计诱骗拐卖一位小姑娘的事。这个案例选择很典型,但离我们好像很远。这里我处理的是用了一个陌生人来接三年学生的事例。课前我选择了我们自己学校门口,拍摄了一段有陌生人、学生和老师的录像。上课时,我先出示陌生人要接子豪到他妈妈单位吃饭的画面,接着出示老师出现打电话的画面,然后出示子豪被陌生人带走了,看完三幅画面,让学生尽情的想象,画面上得人物都会说些什么,最后让学生看视频,想象人物说的话和他们想的一样不一样?视频一播放,学生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学生喜欢听故事,看了三幅画面,立刻勾起了学生想知道故事情节的兴趣。在看视频时,他们一下子就发现故事就发生在我们学校门口啊,兴趣就更浓了。学生对自己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都很好奇、关心,所以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我们的品德课就是要联系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做为素材,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更联系了生活,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解决一些我们生活中的困惑和危机。

  二、联系身边的小事,解决问题.如何独自一个人面对陌生人?这个环节的设计,我是选择了4个活动场景,也是我们经常遇到的,分别是独自一人在家,有人敲门,陌生人向你问路,陌生人向你推销饮料,遇到陌生人抢劫,我们应该怎么办呢?这里我采取小组合作讨论汇报的形式,让学生们自己说,让每个人都有说得机会,大胆的在小组里讨论。在汇报讨论的过程中让大家知道我们遇到这种情况应该如何做,特别是用表演的方式来汇报的形式,学生们很有兴趣,同时也鼓励其他小组补充,让真理越辨越明,学生的记忆深刻。

  三、理的培养,爱的渗透。在教学如何面对陌生人这一环节,出示了下关区一小学生没有防备的情况下上了陌生人的摩托车,而遭手机被抢劫。通过事例让学生明白面对陌生人,时刻想起心中的110,害人之心不可有,放人之心不可无啊!

  然而,在人们过度防范,保护自我的同时,居然遇到这样的一画面:一位老人跌倒受伤了,而路过老人身边的人很多,居然没有人去扶他。为什么人们会这样?难道我们的社会就如此冷漠吗?这里我们提醒学生如何自我保护的同时,也能伸出援助之手呢?这样的教育,让孩子心中仍保留天真的爱,让我们的社会充满了爱。

  由于我的教学设计让情境与学生的真实生活之间建立起一种“互相进入”的通道,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因此,在课堂上的回归生活使学生能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引发了学生的真实体验。

  那么,紧紧学习课堂上的例子,还是很少的,我又设计了“锦囊妙计”这一环节,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妙计来应对陌生人。这一环节,学生对锦囊很感兴趣,都想知道锦囊里装得是什么东西?此时学生的积极性又被调动起来,当学生拿到一条条“妙计”时,都很认真地阅读。这里集中交给了学生一些处理的妙计,学生通过自学的方式很快就记住了。

  总之,一堂课下来,正是在这富含生活性的情境引导下,把学生与其真实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有意识地把学生带回到真实生活中,去观察、感受、体验、分析、反思他们的生活,让学生有了真正的收获,在现实生活中能用到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困难。那么,我们的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就是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能用到“品德”。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446331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