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新课程改革学习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新课程改革学习心得体会(通用5篇)

  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新课程改革学习心得体会(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课程改革学习心得体会1

  通过几天的学习我对新课程改革有如下认识:

  1、体现了基础性和时代性:改变了过去繁、难、偏、旧的老问题,新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学习物理学最基本的概念和规律,了解物理学的基本观点、思想和方法,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同时还拓展了知识与技能的内涵,要求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反映经典物理与近代物理的融合,关注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发展趋势,以及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关注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及应用。

  2、注重物理学的思想、方法和科学精神的教育:改变过去那种仅重视将物理学知识系统地归纳为简明扼要的知识体系的做法,而将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渗透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挖掘活生生的实例,让学生思考和领悟物理学思想方法的精髓,增强应用科学方法的意识。

  3、体现了课程及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选择性:为使教材有利于不同学生的智力潜能开发,且对不同区域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课程标准提出普通高中教育仍属于基础教育,应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应针对学生的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需求,设计供学生选择的物理课程模块,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4、在课程实施上更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其中一个很重突出的特点就是开展研究性学习。我们现在高中物理知识的学习,已经不再仅仅局限再听老师讲课这样的基础上了,更多的需要同学们自己去探索、研究和动手实验,才能再这一过程中学到知识,更能应用知识。强调知识的构建过程,注重培养物理实验、科学探究能力;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注重物理学核心概念的建立。强调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保护探索兴趣,学习欲望;体现时代性强调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注重经典物理与近代物理的融合;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关注科学?技术?社会观念的渗透。反映选择性综合不同地区课程资源,考虑农村和城市学生认知特点;精心设计栏目,使教学内容丰富,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方便;既重共性,又突出系列特色,为学生发展提供空间。强调可操作性注重继承与发展开发教材辅助资源。

  5、高中物理课程新课改最大的困难是:第一教师的观念要改变;第二现有的教学资源要改变;第三教学制度要改变;第四教学评价教学方式教学内容都要跟随课改的变化。教育的出发点是人,归宿也是人的发展。探究式教学就是从学生出发,

  新课程改革学习心得体会2

  当我们刚接触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时,感觉新教材版式新颖,图文并茂,洋溢着时代的气息,体现着改革与创新的精神,令人耳目一新。然而,在使用过程中感觉很不适应,简直象在沼泽中行进。后来,经过听取黄恕伯老师等编委的指导,参加我区每月一次的教材研修,和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欣喜地发现,人教版新教材不仅知识顺序安排衔接得当,符合逻辑规则;内容螺旋式编排,与学生心理和认知规律相吻合,而且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尤其是每当想起新教材中所蕴含承载的物理学科智慧,即学科核心价值及建构性呈现方式,总是使我们情不自禁地对自己所从教的学科油然而生敬意,同时也为白己走上从教生涯而感到自豪。如此等等,四年的实践,四年不寻常的收获。新教材,带给了我们思考,带给了我们感悟,更带给了我们很多成长的启示……

一、对人教版物理教材的初步认识

  我认为在内容的组织和呈现方式上,人教版物理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材内容

  教材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能引发问题的情景、说法、事例,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材内容,通过问题启动探究、深化探究、反思探究,把问题的解决与新知识的学习紧密结合起来。

  例如,关于蒸发条件的学习,教材不是采用归纳的思路,而是将新知识的学习寓于问题解决之中,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从学生了解的加快蒸发方法入手,给出一些日常生活中蒸发的事例,然后提出问题在这些情况下怎样加快液体蒸发学生在这样一个基于真实情景的问题任务的驱动下,积极思考,通过对快液体蒸发的方法熟悉,进而推断出蒸发所需要的条件。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是跟他的生活经验和面对的实际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既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更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应用。

  2、重视引导学生对学习活动进行反思

  教材非常重视引导学生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反思。在设计每一节的内容时,教材都通过交流共享、动手动脑学物理、科学世界等栏目凸显反思评价这一内容,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对探究过程、探究方法、探究结果等进行及时的反思,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丰富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另外,教材在呈现内容时多采用第二人称你,以对话的方式提出问题,如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相信你有更好的想法。如何用实验证实你的猜想?假如当时你在现场,你会怎么想呢?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哪些?……这样的对话营造了一种平等、合作的氛围,丰富了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学生自我反思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3、内容呈现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

  教材中主要设计了实验探究,活动天地,交流共享,多识一点,在线测试,由你决定,长话短说,挑战自我,信息冲浪,单元练习与实践等栏目。不同的栏目具有不同的功能,对学生的学习起着不同的导向作用。

  教材中还插入了大量精美的图片,主要包括实物照片、物质结构模型图、反应过程示意图、数据曲线图、拟人化图片等,这些图片形象直观,内涵丰富,成为教材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这些丰富多彩的图片还使教科书的版面更加美观,有力地激发了学生阅读教科书的欲望。

二、使用人教版物理教材带来的变化

  新的课程体系给教师留出了充分的驾驭教材的空间和余地,而新课标的目的也在于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他们受到更好的教育,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人格。因此教师、学生在新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观念、行为、角色都要随之发生变化。

  经过课改教学的实践,我在听课、教研中感到了以下几点突出的变化:

(一)教师的变化

  1、过去教师是《教学大纲》的贯彻者、教材的执行者。现在新课程赋予教师的责任不仅是课程计划与标准的执行者,同时还是新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使用者,教师可以超越教材,可以合理取舍教材。在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引导者。教师不仅要育人,还要育己,要不断自我完善与提高,实现自身的发展,要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教师不仅是教学工作的实践者,同时也是研究者,研究的目的是为行动而研究,为完善自己的教学实践而研究。从准备情况看,教师现在都感觉到一种强烈的紧迫感、使命感,不研究,不更新就适应不了新的教学,所以大家都争当新课程的研究者。

  许多教师积极开发利用教育资源,尤其是校外教育资源。我为讲好一节课,为把课上得更生动形象,为制作好多媒体课件,自学计算机应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有关技能;或看一些与物理教育有关的光盘、视频,它们既充实了课堂教学内容,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厚了。

  2、从新课导入看,导入形式丰富多彩。

  现在听物理课不再单纯是教师一上课就带领学生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然后再讲新课。现在光是新课的导入就很精彩,除了复习旧课式导入、提出问题式导入外,很多课都引用了演讲式导入。

  总之,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选用不同的导入新课方式,会很快带学生走进物理,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从教学方式和方法来看,使用多媒体教学,内容编排灵活,形式新颖,课件制作精美,直观性很强,课容量大了,把课上得更精彩了。在新课标、新理念指导下的新课程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在课堂上既有小组讨论(常用形式),又有游戏、角色扮演、抢答竞赛等形式,教师能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参与,与学生平等交流,教师也融入到学生的活动中。在教师钻研教法的同时,还注意遵循新课标中过程与方法这个维度的要求,在授课中注意教会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

(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

  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的教为主,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学生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忽略了发现和探究,学生学习成了纯粹的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压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影响了学生的思维和智力的发展。德国教育思想家斯普朗格告诉我们,如果教育仅仅是向学生灌输现成的知识,那么培养出的人有悟性,却没有灵魂;有知识,却没有精神;有活动,却没有道德欲望、这样的人是没有生命活力的人。他强调教育之所以成为教育,正是因为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因而,新课程强调教育乃是养成学生健全的个性或人格,建立了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研究以及合作学习的机制。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从而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为培养未来需要的创新人才打下基础。

三、感受与体会

  通过人教版物理教材的教学,我深切感受到这么多的变化,已经认识到自己就是课程改革的参与者、实施者和研究者,教师主动研究教学的积极性和教师之间的互助合作精神都明显提高,并在平时不断整理自己的心得体会,、随着教师教学行为、角色的变化,师生之间形成了和谐、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敢于提问题了,敢于主动站起来回答问题了,愿意学物理了,会质疑了,真正做到了学生心灵开放,个性张扬,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确实在向创新型人才转变。学校领导、家长都在关心新课程改革,社会各界都在关注新课程改革。我们肩负重任,我愿尽最大的努力与课改一同成长前进。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xindetihui/385251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