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背影》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2)

背影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三、合作探究

  顺势切入课文第六段,进行精段品读

  (1)建议大家这样朗读(朗读训练)

  轻声地朗读课文第六段,感受关于父亲“背影”的故事;

  轻声地朗读课文第六段,感受这一段的结构层次,以这一段中两次背影分层次朗读;

  轻声地朗读课文第六段,感受这一段中的感情抒发。

  (2)请学生从下面的话题中自选内容研读课文第六段

  话题:作者是怎样描写刻画父亲买橘子的背影的?

  背影

  师:如果把“背影”比作一块情感的通灵宝玉,那么,它的两面都写着爱。请问写的是什么?

  生:一面是“父亲爱我”,一面是“我爱父亲”。

  师:知道这两种爱是比较容易的,但更重要的是知道它们是怎样表达的,这是我们探究的重点、难点。

  此文很妙,就在于作者重构了一个具有强烈视感效果的焦点场景,形成了一个动人的文学意象——“背影”。而且这个“背影”又将“父爱”与“爱父”两种情感统一在一起。

  为了作理性深入的分析,请同学们先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背影”产生的客观条件是什么?也就是说卖橘子的货摊在什么地方?

  生:卖橘子的货摊在“栅栏外”,与车厢有铁道相隔。

  师:那么父亲怎样才能买到橘子?

  生:须穿过铁道,要跳下这边月台,还要爬上那边月台。

  师:“背影”是什么情况下的“背影”?

  生:是父亲上那边月台时的背影。

  师:假如像我们今天常见到的情景:列车旁的月台上有流动购物车,父亲顺手买了一兜橘子从车窗递给儿子,还会有书中所写的“背影”吗?

  生:没有的。顺手买一兜橘子,就使这行为很平淡,不能引起强烈的情感刺激。

  师:所以说是车厢与橘摊的空间位置构成了产生“背影”的客观条件,它增加了买橘人的行动难度。这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一般来说付出了较大努力得到的东西让人觉得怎么样呢?

  生:难忘、甜蜜、喜悦

  生:付出较大努力得到的东西让人倍觉珍贵,须加倍爱惜。

  师:难度增加了价值。我们再从父亲的情况看,假如父亲像你们年轻的体育老师那样三十几岁,又身强力壮,身体利落,穿着也利落,能轻快地跃身跳下,能轻快地纵身上跳,那么,还会有文中所写的“背影”吗?

  生:没有的。父亲条件愈好,上下月台越不成问题。

  师:所以文章极写父亲攀爬能力之弱,显示攀爬难度,这样,文章的情感力量会怎么样?

  生:父亲条件越差,上下月台难度越大,文章的情感力量也就越发的集中和强烈。

  师:综上所论,我们可以这样进行总结——空间位置与人物行为及其自身条件的矛盾性蕴蓄着浓浓的父子情。由此大家明白叙述空间的作用了吗?

  生:故事的空间影响事情的性质。

  师:所以,写作有这样一条原则:利用空间条件与事件相关元素的关系塑造人物,创造故事。比如,创作一个下河救人的故事,在十来米深的唐山陡河与不到两米深的小河沟有区别吗?

  生:当然,在陡河要难得多。

  师:所以,我们要树立“空间意识”。

  下面我们再从儿子这面看“背影”。从儿子这面看“背影”,看见的仍然是父亲,但我提醒同学们要注意,这是一种写作艺术——从儿子看到的父亲的样子中看儿子的心理——以描写对象的情状显示描写者儿子的眼神,其效果是“一石二鸟”。具体说父亲是怎样去买橘子的呢?儿子眼中的父亲是什么样的呢?尽量用书中的摹状语句表述。

  生:穿“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过铁道,“慢慢探身”,下到这边月台下边,然后在那边月台边“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师:这样具体,这样传神,说明儿子是怎样看着父亲的?

  生:说明儿子正全神贯注地盯着父亲的举动。

  生:我感觉好像儿子和父亲一起使劲儿。

  师:这一瞬间,儿子心中的骨肉亲情被激发开来,这是对父亲的一种认知。他深切地感受、理解了父爱,所以才会有情至深处、不由自主的“流泪”。同学们要记住——认知是情感产生的条件。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明白其中的缘故,就会有相应的情感。“背影”描写很具体,间接写出儿子心理很专注。甚至还写出儿子对父亲心理的体验。文中写父亲买橘子回到车上怎么说?

  生:看见父亲“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师:“心里很轻松似的”是说父亲的心里感觉,儿子怎么知道?

  生:“扑扑衣上的泥土”,这本身就是父亲的一种轻松的动作,从这样的动作里,可以看出父亲买来橘子好像做了一件大事情之后的轻松。

  师:这些描写,其实就是儿子对父样的认知——从外表到内心。在整个买橘过程的描写中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并根据目标准确使用摹状词,比如“攀”、“缩”、“蹒跚”、“左倾”、“努力”,等等,都是在极力体现这橘子来得怎么样?

  生:不容易。

  师:“不容易”是文中的原话,我们用一个字怎样来概括?

  生:难。

  师:是的。用“难”来体现“心”。整个“背影”都围绕这个“难”字写。为了体现“难”,甚至还着意写父亲的穿着。他穿了什么?

  生:“大马褂”、“布棉袍”,这样的衣着为上、下月台增加了不少的困难。

  师:是的。写什么都有目的。这买橘子本来是一个平凡之举,那么为什么如此打动人心呢?作者对父亲买橘子的整个过程,进行了工笔画一般细致入微的描写,从父亲的衣着形象以及一连串的动作,走、探、穿、爬、攀、缩、倾、抱等,每一个动作那都像电视特写慢镜头一般的呈现在读者的眼前,那说明父亲买橘子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而是费了不少的周折。几个小小的橘子,包含着浓浓的父爱。

  这是第一个“背影”。文中还写了第二个“背影”。第一个“背影”突出了“难”的动作,第二个“背影”体现的是什么呢?

  生:第二个“背影”体现的是“难舍”的情。

  师:凭什么这样说?

  生:“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这才回到车里。这说明“我”一直注视着父亲。

  生:一个人走进人群里,我们盯着看,有时看不到了,过一会儿,就又看到了。不见了,又见到。反反复复,直到最后消失在人群里,“再也找不着了”。

  生:那个“再”字很传神,传出“我”对父亲的关心。

  师:这就是“难舍”,目光依依远送人。“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孤帆远影碧空尽,不见长江天际流”。循着第二个“背影”,让我们诠释一下本文标题——《背影》。“背”,一个意思是“脊背”的“背”,一个意思是“离”。“影”,这里应该解作“像”。“背影”者,父亲渐渐去我而背之像也。这样的“背影”里蕴涵的是什么?

  生:人走远了还在看,难舍之情非常明显。

  父亲为儿子,多为难的事都不在乎,也因为儿子目不转睛地盯着背影看,满目含情地在人群中苦苦追寻,这通灵宝玉般的“背影”,自然就永远铭刻在儿子的心田上,悬挂在儿子的记忆中,让他一面体味着“父爱”,一面释放着“爱父”。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beiying/27204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