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透视《边城》的意识流技巧

边城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边城》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牧歌传统中的顶峰之作,它巩固、发展和深化了乡土抒情模式;继鲁迅的《阿Q正传》之后重塑了中国形象。《边城》的牧歌属性与中国形象互为表里,为后发国家回应被动现代化,提供了经典的样式和意绪。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透视《边城》的意识流技巧。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透视《边城》的意识流技巧

  摘 要:沈从文的中后期作品中体现出现代主义色彩,他将自己所倾心的湘西地域特色与之结合,构建了独树一帜的艺术世界。《边城》完成于1934年,是沈从文最负盛名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沈从文借助了意识流技巧去描绘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和不断变化的情感,从不同角度展现至真至纯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关键词: 《边城》 意识流 现代主义

  一、《边城》中的意识流技巧

  (一)间接内心独白

  人物的内心独白常常用来反映人物的内心有关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思考,它能同时反映出人物浅层的、明确的和深层的、朦胧的意识活动。《边城》中就运用了大量的间接内心独白,使读者走进了人物的大脑深处,读懂其思想变化的每个细节。如:“她记起祖父嘱咐她不要离开原来地方那一句话,便又为自己解释这想头的错误,以为祖父不来必是进城去或到什么熟人处去,被人拉着喝酒,故一时不能来的。”[1]这种客观描述令翠翠内心矛盾清晰地展现给读者,从中理清翠翠的意识活动过程。沈从文在文中多次通过“她想”、“心想”、“她知道”、“又想”等词语来把握翠翠的内心世界活动过程,以间接内心独白给读者提供了发掘人物内心世界的突破口,尽现翠翠的天真烂漫和少女情怀,又自然流畅地带着读者跟随其思路发展。

  (二)象征

  《边城》以湘西小镇茶峒为背景,文中景物、人物通过象征被赋予活力和意义,展示沈从文对人性、婚姻、爱情、亲情、生和死的思考,“强调读者通过联想和想象,从作品有限瞬间存在的形象中领会永恒的意义”。[2]故事展开在一系列有象征意义的场景内,用局部意象来构建出整体的象征意义。翠翠是美的象征,她生活在山清水秀的湘西,远离俗世的纷繁复杂,“如乡僻地方那一泓泉水,任情地、自在地、无所思虑地流着”,[3]显示出湘西地域的人性美。文中河流具有最深刻和最丰富的象征意义,沈从文将多个方面和层次的含义都凝聚在河流上,它是全文表达各种情感的客观对应物。河流是翠翠成长的摇篮;是老船工生命力的象征;是天保、傩送和顺顺生活的依靠。河流使读者了解到人物在情感旅程中的彷徨和迷惘,联想到翠翠如水般的柔情,老船工无私乐观的生活态度,天保和傩送青春向上的生命活力。因此,河流是湘西人民生活态度和品质的总体象征。此外,渡口的白塔象征着湘西的历史演变,它随着老船工的死亡而坍塌,形成了人的生命和自然由生到亡的过程,这其中寄予了沈从文对时代变迁的感慨,增强了情感的感染效果;虎耳草是翠翠内心对美好爱情的向往,这一象征体的设立令她的懵懂和羞涩形象化、具体化,增加了含蓄的美感;傩送是继承渡船还是碾坊,道出了封建婚姻的本质;翠翠与她的狗之间的友谊象征着人性的温情。可见,沈从文通过多处隐在人物和故事情节背后的象征来构成人与物之间的美学意境。

  (三)自由联想

  自由联想是用于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主要手段。《边城》中人物的自由联想也是受“回忆、感觉、想象”这三种因素的影响。文中人物的性格和情感是他们产生自由联想的源泉,全文以翠翠的内心情感和思想变化为主线,不断插入与之关联的情节,这些与主线密切关联的情节不但没有打乱主线,反而使小说整体更加饱满。文中多数自由联想来自翠翠,她是沈从文笔下爱与美的化身,青山绿水与古朴的环境造就了她美丽、热情、纯真的性格,沈从文正是借翠翠少女的美妙心态去表现人类情感中极为美好的一面。翠翠一出场就陷入了回忆之中,“那迷人的鼓声,把自己带到一个过去的节日里去”,借翠翠的回忆带出她感情生活中两个重要人物――大老和傩送,然后展开精心巧妙的情节设计。同时,文中还有多处老船工的自由联想,如他看到翠翠“一天比一天大了,无意中提到什么时会红脸了”,便联想到“翠翠的母亲,某一时节原同翠翠是一个样子” 。文中还运用多处现实与梦幻的来回交织表现人物的思想活动和内心世界,如通过翠翠的梦境来表现这位少女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憧憬,在有美妙歌声的梦中,翠翠摘了许多象征着她的爱情的虎耳草,以表现她既大胆又羞涩的内心憧憬与矛盾。

  (四)情节心理化

  《边城》中多处使用情节心理化来展开故事叙述,通过人物的经历和心理描述结合,层次清晰,以大量心理描写去丰富故事情节,呈现出几位人物的心理活动过程,既提供叙述线索,也提高了情节的真实可感性。在多处人物的心理叙述中插入现实描写细节,以插入式和夹叙式来展现故事情节,如把祖父的心理活动“祖父明白那个意思,是翠翠玩心与爱心相战争的结果”与祖父“含笑说:‘翠翠,你这是为什么’”紧密相连等。文中还一边叙述情节,一边进行心理叙述,通过叙述引出心理描写,心理描写又带出情节。如用二老的心理活动“老头子倒会做作” 连接了“把头偏过一旁去作了一个苦笑”和“被老船夫看到了” 前后两个情节,把心理描写穿插于实际之间,前后连接紧密,通过一个简单的动作和表情来表现人物之间的微妙心理,十分传神。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biancheng/31297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