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岑参与高适边塞诗比较(2)

岑参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以上两首诗作为高、岑的代表作并不为过。这两首诗同是描写边塞,从诗风上看,高诗在雄壮的笔调之下同时透露出一股悲凉之意,岑的诗歌同样雄壮,但壮而不悲。虽然读后同样使人感慨,给人的却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而这种现象的出现可以从二人的身世及经历上着手考虑。

  高适家境贫寒,曾随军到东北塞外征契丹,体验过边塞生活,壮年在梁宋漫游,过的是落拓潦倒的生活。他是开元盛世首先注意到人民疾苦的诗人,这显然会反映在他的诗歌创作上。《燕歌行》是高适有感于一次战役而作,文章开篇写“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一落笔便写战火纷飞,男儿慷慨应征,一下就扣住了读者的心弦。接下去,他不是轻轻地描写边塞生活和风物,而是从自己建功立业的心情出发,对男儿奔赴边关的英勇行为进行讴歌和描绘。“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写得高亢雄迈。高适在安史之乱时,曾任谏议大夫,后又历任淮南、西川节度使,刑部侍郎,终散骑常侍,进封渤海县侯,因此往往是以政治家的眼光去分析边防问题,以政论的笔调表明自己的见解。他的边塞诗不只反映征人思妇的离情,还能通过对边塞将士的生活描写,深刻地揭示出边防政策的弊病,如《燕歌行》中的“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广大爱国士兵还在前线浴血奋战,而边塞的将帅却携美人至军营,置战士生死于不顾,还在帐中欣赏美人的歌舞,其荒淫无耻之态跃然纸上!他在无情地鞭挞边塞将帅的同时,也表达出了对戍边士卒生活艰辛的理解。“孤城落日斗兵稀”“力尽关山未解围”“边庭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正是作者这种心情的真实写照。《燕歌行》以揭露将帅轻敌、不恤士兵为主题,突破了以前《燕歌行》多写思妇念征人的框框,扩大了表现范围,赋予了它更为积极的社会意义。  就思想内容相比较而言,岑诗较高诗浅显。比起高适诗作广阔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岑诗显得较为单一,他的作品缺乏高适广阔的视角和关怀黎民百姓的情怀,这与岑参出身官宦世家的背景不无关系。岑参祖上以文墨致位宰相,后虽两遭变故,家道中落,但早年孤贫并未使他接近下层人民,而往日三代为相的富贵显赫在岑参心灵深处却难以洗刷,故岑参建功立业之心尤为强烈。岑参为落魄王孙,遍览史籍,心怀壮志,个人得失心较重,好奇的个性气质和敏锐的艺术感受力使他笔下的塞外风景雄奇壮丽。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cencan/23242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