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与《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的异同

岑参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导语:《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与《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都是诗人岑参的边塞诗,这两首诗有哪些不同之处呢?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岑参

  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

  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

  能兼汉月照银山,复逐胡风过铁关。

  交河城边飞鸟绝,轮台路上马蹄滑。

  晻霭寒氛万里凝,阑干阴崖千丈冰。

  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

  正是天山雪下时,送君走马归京师。

  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

  这两首诗均描绘了北国的严寒与奇瑰的雪景,抒发了诗人深切真挚的别情,却同中有异,各具特色。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构思上的异同

  两首诗在构思上都以雪开篇,兼顾咏雪与送别,也都是先写雪景,后转入送人,且写雪景不忘写人,写人又不忘写雪景,写雪景旨在写人,写人又意在突出彼时彼地的心情——离情别绪,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这些是其相似之处。《白雪歌》,开篇四句为全诗发端,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了一幅蔚为奇观的边塞风景图:八月的北国已不似南疆还是风和日丽的景象,而有着迷人的边塞特色——狂风席卷,白草吹折,飞雪漫天,清晨,映入眼帘的是散落在千树万树上的白雪,宛如一夜春风顿然吹开的朵朵梨花。前两句紧扣北地季节、气候之特征,写得粗犷奔放,后两句笔锋一转,以梨花喻雪,变粗犷为柔细,妙语如珠,别出心裁。接下去四句写雪中奇寒,由营幕外写到营幕内,由自己写到他人,以衬托的笔法形象地写出了北地雪冷之甚。“瀚海”两句承上启下,又由营幕内回复到营幕外,场景更为壮观,并引出“归客”。接下去的八句着重写雪中送人,而又不离写雪。《天山雪歌》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即前十二句,也是写雪景及雪中奇寒,写雪景气势非凡,写雪中奇寒,也采用了衬托的手法,从而,为送人张本,创设了奇境。第二部分,即最后四句,着重写送人,却又不离写雪。

  这两首诗在构思上的相同之处是显而易见的,其不同点也不难看出。这主要表现在写送人时有所不同。《白雪歌》,写送人,由写别筵→筵后送别→归客远行。“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这是写别筵,中军置酒,众乐齐奏,热闹非凡,反衬出惜别心情之深沉。“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这是写筵后送别。“暮”,点明送别的时间,“暮雪”与送别前的晨雪相呼应,“辕门”照应上文所指地点。“风掣红旗冻不翻”,脱胎于唐代诗人虞世南的“雪暗天山道,冰塞交河源。雾锋黯无色,霜旗冻不翻”(《出塞》),而更有韵致。雪中送人,景中寓情。“多情自古伤离别”(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更何况是在大雪封山、奇冷无比的环境下离别呢?“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是写归客远行,也是写别后雪景。《天山雪歌》,写雪中送人,不像前者那样由写别筵→筵后送别→归客远行,而仅写雪中赠别,这样,便在构思上与前者避免了重复,具有独到之处。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cencan/25814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