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封常清 岑参(2)

岑参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虽然历代评价唐代边塞诗人以高适、岑参并列,但清朝的施补华在《岘佣说诗》中说:“高达夫七古骨整气道,已变初唐之靡。特奇逸不如李白,雄劲不如岑。”他又说:“岑嘉州七古,劲骨奇翼,如霜天一鹗,故施之边塞最宜。”诗人正是在边塞找到了能充分舒展自己想象翅翼的空间,而壮美瑰丽的边塞风光通过诗人精彩的描绘才进入人的审美世界而得以诗化。阅读岑参的诗,你会感到一种生命力舒张的快感。

  岑参是一个刻苦自砺有进取报国之心的诗人。他羡慕封常清“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因为他也有着以战功被提拔到高位的理想,但终究未能实现。唐代宗李豫永泰元年(765),49岁的岑参被朝廷任命为嘉州刺史。他于大历三年七月期满罢任,也算平安一生。而封常清却不幸急转直下。

  封常清的厄运从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开始。有一天封常清于华清宫晋见皇帝,那时安禄山已从范阳起兵南下,唐玄宗正为此事坐卧不宁,他向封常清言及安禄山忘恩负义与凶狠难敌。而常胜将军封常清此时正急于报答唐玄宗对自己的重用之恩,对安禄山的军事力量并没有作充分的估量,便自告奋勇去洛阳御敌。他向皇帝保证:“……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他的表态正中唐玄宗下怀,第二天封常清便被朝廷任命为范阳平卢节度使。那时唐朝的国力已处于盛世之末,由于唐玄宗终日沉湎于酒色歌舞之中,各地将士也因为疏于训练而防范薄弱,以至于安禄山的叛军得以气势汹汹一路南下。

  封常清很快赶到洛阳,并在十日内招募到六万人,皆为佣保市井之流。十二月七日,封常清的军队在葵园与叛军接战,他所率领的部队根本不是叛军的对手。十一日封常清败于泥水。十二日退回洛阳上东门。十三日,洛阳失守。唐玄宗因兵败下令免去封常清的一切职务,并令他以白衣身份在高仙芝营中效力。

  当时,唐玄宗派心腹宦官边令诚在高仙芝的军营中作监军。由于军事失利,高仙芝和封常清不得不退守潼关。边令诚由于和高仙芝结怨而入京向唐玄宗极言高、封不抵抗之败绩,唐玄宗闻之大怒,即谴边令诚诛杀二人。

  封常清临刑前写有待罪表,表中说:“臣所将之兵,皆是乌合之众,素未训习。率周南市人之众,挡渔阳突骑之师……”表中还写道:“……仰天饮鸩,向日封章,即为尸谏之臣,死做圣朝之鬼,若使殁而有知,必结草军前回风阵上,引王师之旗鼓,平寇贼之戈铤。”  待高仙芝归帐,边令诚率刀斧手百余人以围之,即宣敕命。帐外将士大喊其冤,其声震野。高仙芝望着已经陈尸芦席之上的封常清不禁悲从中来。他说:“常清啊,你从微贱至显著,皆我所为。今日同死,岂非命中注定。”遂就斩。

  被失败气昏了头脑的唐玄宗不顾大敌当前,一日之内连杀两员大将。这种自毁长城的行为使前线将士士气大跌。这无疑为急于进攻长安的安禄山帮了一个大忙。此后,哥舒翰独守潼关,接战大败,叛军直捣长安,唐玄宗不得已向四川逃亡。

  封常清最后的下场虽然十分悲惨,但岑参赞颂他英勇奋战的诗歌却永远流传了下来。已经成为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丽珍宝。

  岑参的边寨诗创作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不仅发扬壮大了以李白为首的盛唐浪漫主义诗歌流派,还大大启发了后世的边寨诗创作。例如中、晚唐时期的卢纶、李益和王建等诗人在边寨诗创作上均有佳构。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cencan/5055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