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长恨歌传》考辨作文(2)

长恨歌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证据并不止此,唐封演所撰《封氏闻见记》卷1《道敎》篇云:

  高祖武德三年,晋州人吉善行于羊角山见白衣老父,呼善行,谓曰:“为吾语唐天子,吾是老君,即汝祖也。今年无贼,天下太平。”

  颜真卿《唐故太尉广平文贞公宋公神道碑侧记》篇亦云:

  吐蕃素闻太尉名德,曰:“唐天子,我之舅也。衡之父,舅贤相也。落魄如此,岂可留乎?”遂赠以驼马,送还于朝。

  据此,《长恨歌传》中方士作为唐代天子的使者与仙人交接,自然应该称“唐天子”。至于《丽情集》本作“方士传汉天子命……验于汉天子”,以“汉”代“唐”,确实与《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闻道汉家天子使”一致,却与《丽情集》本开头“开元中,六符炳灵,四海无波”不相符。《长恨歌》作为叙事诗体,为了保持文理的一致以及诗情发展的连贯性,通篇以“汉”代“唐”,有助于艺术效果的表达。而《长恨歌传》作为传奇体,作者往往喜欢标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以令人确信其事,所以在开头明确指出“开元中”,既已确定是唐代开元中发生的事件,如果再在后面作:“方士传汉天子命……验于汉天子”,以“汉”代“唐”,则于文理不通了,故笔者以为《文苑英华》本用“唐天子”应该更符合陈鸿的原作精神。

  其次,《文苑英华》本叙“得弘农杨玄琰女于寿邸,既笄矣”,而《丽情集》本叙为“得弘农杨氏女,既笄矣”,因此认为《文苑英华》本《长恨传》与《长恨歌》明显不一致,此亦为周、张二先生主要论据之一。其实,歌与传是不同的文体,不可能以歌来要求传,也不能认为歌、传一定要相一致。《长恨传》作为传奇体,要更着重情节的发展过程,故作者对李杨相识的处理应是颇费踌躇的。叙述的笔墨也颇为隐晦:“时每岁十月,驾幸华清宫,内外命妇,熠燿景从……上心油然,若有所遇,顾左右前后,粉色如土。”[26]应该说唐玄宗是在华清池中“若有所遇”,既而才“诏高力士潜搜外宫”,既是“内外命妇”,所以要指明“于寿邸”,否则“弘农杨氏女”凭什么能见到当时的至尊呢。然而作者内心又有意识要为尊者讳,故后面加一句“既笄矣”。《丽情集》本则没有“于寿邸”三字,应为后人发现其矛盾之处,故删除了。正因如此,故宋赵与时《宾退录》卷9云:“白乐天《长恨歌》书太真本末,详矣。殊不为君讳,然太真本寿王妃,顾云‘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何耶?盖宴昵之私,犹可以书,而大恶不容不隐。陈鸿《传》则略言之矣。”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changhenge/31694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