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赤壁赋高一语文教学设计(3)

赤壁赋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A、将曹操与“吾与子”对比。

  说明像曹操称雄一世,也逃不脱失败的命运,也只不过是过眼烟云,更何况我们命运不济,仕途坎坷,只有“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泛舟喝酒罢了,还谈什么理想,谈什么建功立业?说明人生变幻无常和空虚。

  B、蜉蝣和“吾与子”作对比。

  说明生命之短暂。

  C、“沧海之一粟”和“吾与子”作对比

  说明人的渺小。

  D、“吾生之须臾”和“长江之无穷”作对比

  说明人生短暂,如匆匆过客。

  E、想要像长江、明月、仙人一样长存而不可得。这是现实与理想的对比

  说明想长生不老而不能,因此只能“托遗响于悲风”。

  6、第一段中徐来的“清风”,此时已变成了“悲风”,这显示了情绪的变化,那这是什么写法?

  融情于景的抒写法。

  7、本段是怎样将景、理、情结合在一起?

  由眼前的“江水”“明月”想到曹操、周瑜两个英雄人物,是写景;再由他们的“而今安在哉”,揭示人生短促之“悲”,这是议论说理;引出曾、周两人,更见己身之渺小,自然生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这是抒情。

  8、分析作者及客“悲”又从何而来?

  ①从歌声中来——政治失意

  悲②从箫声中来——箫声幽怨

  ③从历史人物中来——人生变幻无常和空虚

  ④从个人境遇中来——人生渺小,生命短暂

  ⑤从理想与现实的反差来——长生不老而不能

  9、下列语句哪些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寄:写出了人生短暂;渺:写出了人生的渺小;“哀”与“羡”形成对比,突出了客人对人生短暂的无奈与悲伤。

  三、讲析四、五段词句:

  第四节

  一、复习上课时所学知识:

  二、分析四、五段:

  1、第四段主要写什么内容?感情色彩如何?

  主要写苏子批评客的观点,阐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悟。

  本段的感情变为喜悦。

  2、作者的人生感悟归根结底是什么?

  身处逆境中也应该保持平静超然的心态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3、作者从几个方面论述人生感悟的?即给第四段划分层次?

  第一层从“变与不变”的角度来分析。第二层从“取与不取”的角度分析。

  4、作者是如何从“变与不变”的角度来分析自己的人生感悟的?

  从变的角度说,天地万物和人也是瞬息万变的:江水日夜不停地流,月从亏到盈不断地变化,人也有生老病死,所以天地万物和人无时无刻不在变化。

  从不变的角度,我和天地万物都是永恒的:江水虽然日夜不停地流,“而未尝往也”,月从亏到盈不断地变化,“而卒莫消长也”,作为个体的人,生命虽然短促,但他参与了整个人类的生命活动,而作为整个人类,又同宇宙一样是永恒存在的。所以用不着羡慕长江的无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也用不着哀叹人生的短促。而应该保持平静超然的心态和乐观旷达的情怀。这种“物我一致”的观点说明了苏轼对生命的肯定和对生活的热爱。

  5、作者又是如何从“取与不取”的角度论述人生感悟的?

  天地万物,各有各的主宰,人对自然万物,不该取的不取,该取的就取。因此不必因“吾生之须臾”而“羡长江之无穷”。大自然是个无穷宝藏,可以作为人们的精神寄托,人要使无穷的自然万物为“吾生”所享用,从中得到乐趣。进一步表现了平静超然的心态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6、最后一段的感情色彩如何?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主要写客人听了苏子的话,身心释然,主客开怀畅饮,兴尽酣睡。

  本段感情色彩为”乐”,照应了开头超然欲仙的快乐。

  7、最后一段酒后一片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的景象作结的作用?

  呼应开头,如“舟中”呼应“泛舟”;“东方既白”呼应“月出于东山之上”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

  结尾用“反衬”写法,用“杯盘狼藉”的杂乱来反衬内心世界的舒坦、宁静。

  8、这样结尾有什么深刻含义?

  这样结尾是向政敌的一种暗示:我虽然遭受迫害,贬滴黄州,但我的日子过得并不错,既不寂寞也不苦恼。这实际上是一种抗议。

  9、思考:第三段客人的话是否也是苏轼自己心境的表达?如果是,那么苏轼一贯的豪放风格与文中“悲”的感情是否矛盾?即本文的感情基调应该是什么?

  文中“客”和“我”的对话是苏轼让从前的苏子和现在的苏子通过文章

  进行一场超时空的链接。客的回答,正是苏轼自己贬斥黄州后的苦闷和迷惘的写照。所以虽为客语,实际上“主”“客”为一体,反映了作者被贬黄州后思想中的消极面。

  这种感情和豪放派风格是不矛盾的。一般人,在忧患于人生短暂和空虚时,很多人以喝酒,及时行乐自我解救。可是苏轼不是这样,他认同李白的“借酒销愁愁更愁”。俗话说“心病还得心药医”,欲求精神苦闷的真正解脱,只有求助于自身在哲学上的“解脱”。所以他虽然是借客之口表达自己的悲绪,但“醉翁之意不在酒”,苏轼并不是要宣扬这种悲观的论调,而是沿用赋家“抑客申主”的方法,力求阐明万物变与不变的道理,超脱于无益的悲观,表现出一种洒脱、豪迈的气度,使文章具有某些积极进取、达观超然的感情基调。因此文中的“悲”与豪放风格并不矛盾。

  10、本文多次写到主客问答,这种安排有什么作用?

  运用主客问答的方式,使行文结构波澜起伏,摇曳多姿;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因之得以层层展现,深层揭示。

  三、复习巩固:

  1、一词多义:

  歌:

  扣舷而歌之。(动词,歌唱。)

  歌曰:(名词,歌词。)

  倚歌而和之。(名词,歌曲。)

  望:

  七月既望。(名词,阴历的每月十五日。)  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

  下: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克,打下。)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方位名词,位置低的,与“上”相对。)

  如: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像,动。)

  纵一苇之所如。(往,到,动。)

  之:

  哀吾生之须臾。(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惟江上之清风。(结构动词,的。)

  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

  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不译。)

  乎: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助词,形容词词尾。)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助词,用于句末,相当于“吗”。)

  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在。)

  于: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助词,表被动。)

  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

  2、通假宇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属”通“嘱”,劝人喝酒。)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冯”通“凭”,乘。)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通“缭”,盘绕。)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籍”通“藉”。狼藉,凌乱。)

  3、词类活用: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东”名词作状语,向……。)

  舞幽壑之潜蛟。(舞,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

  泣孤舟之嫠妇。(泣,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

  侣鱼虾而友麋鹿。(侣,以……为伴侣;友,以……为朋友。)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向南,名词作状语。)

  4、特殊句式:

  ①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

  ②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

  ③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

  ④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判断句)

  5、成语:

  遗世独立、羽化登仙、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正襟危坐、

  月明星稀、横槊赋诗、一世之雄、沧海一粟、逝者如斯、杯盘狼藉

  王斌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chibifu/138737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