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解读《弟子规》余力学文之一(2)

弟子规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要看一下中国的传统,历来都非常看重教育和学习。“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古人把十年寒窗视作成功的第一步,期待有朝一日金榜题名,还可能被皇帝招去做驸马。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正是这一现象的写照。如此说来,今天的孩子所面临的状况不是理所当然的吗?那么为什么《弟子规》要讲余力学文呢?我们既然强调孩子应该把一切的精力都用在读书学习上,又怎么讲有多余的力气才去读书呢?这里面不是明显有矛盾吗?其实,学习这两个字在古代是有特别的含义的,和我们今天讲的学习并不完全相同。

  关于儒家的学习观,孔子明确地认为,人生应该以道德修养、品格完善为首要任务,学习书本知识是次要任务。这是中国传统关于学习的最精确的一个意思。我们今天所说的读书,学习书本知识,也就是《弟子规》里讲的学文,无非是学习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已。在生活实践中,修养自己的品格,培养自己的德行,才是最最重要的事情。正因为如此,《弟子规》才讲“力有余,则学文”。当然,这绝对不等于说书本学习是不重要的,孔子和儒家历来也很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书本毕竟是人类知识传承的最重要的载体。

  古人讲得非常好,《论语集注》曰:“未有余力而学文,则文灭其质;有余力而不学文,则质胜而野。”如果你根本没有多余的精力,你自己的人格没有培养好,你的品格没有培养好,你还要不顾一切去读书,那么也许你的知识很丰富,学问很渊博,但是你的本质有问题,你所学来的知识反而埋没了你的本质。如果你的确有余力,但你不读书,那么你就会显得略微有点野蛮,不够文明。换句话说,有个人道德品格很好,道德也很高尚,但是他没有读过书,所以他就不具备知识,没有一定的审美能力。比如他去看一场演出,别人都能欣赏,他在那里打呼噜;或者去看一场芭蕾舞:哇,这怎么能看?要命,赶快跑掉。这就是有余力,但是没有学文,也会导致这种情况。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dizigui/37201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