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论杜甫诗的忧国忧民情怀(4)

杜甫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四、“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绣中”

  即使是咏物写景的诗篇,也常常表现出诗人热爱祖国、同情人民、关怀时政的思想感情,这是杜甫诗歌的又一重要内容。

  春雨有利于民生,诗人就喜悦地歌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久旱大雨,有利于庄稼,即使自己的茅屋漏了,诗人照样高兴:“敢辞茅苇漏,已喜禾黍高。”(《大雨》);但当连绵秋雨造成灾害时,他便叹息:“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父无消息!”甚至斥责上天:“吁嗟乎苍生,稼穑不可救!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九日寄岑参》)。

  天宝十三载秋天,长安久雨,秋收大受影响,杨国忠却挑选长得较好的谷子拿去给玄宗看。扶风郡太守房琯奏报了灾情,杨国忠便叫御史审问房琯,其他人慑于杨国忠的淫威,不敢再说,诗人高举战斗的诗笔进行了揭露与批判。在诗中,诗人满怀忧虑地写道:

  阑风伏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父无消息,城中斗米换衾绸,相许宁论两相值。

  ——〈〈秋雨叹三首〉〉其二

  前四句写阴雨的景象,后四句写禾黍被损、城中饥荒的情况。诗人的喜怒衷乐总是与人民的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

  诗人在《成都府》中写道:

  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信美无与适,侧身望川梁,鸟雀夜各归,中原杳茫茫。

  诗人歌颂了成都这座名城,引起了我们的美感,使我们感到自豪、想去浏览;但诗人触景生情,在诗中又情不自禁地表现了怀念中原的心情。

  诗人骑马出郊,远望西山,想到百姓疲于征役,不胜忧虑感慨地写了《野望》一诗: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这些诗句,无不跳荡着诗人忧时爱国的激情。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dufu/27672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