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杜甫《登高》尾联的意蕴

杜甫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杜甫的《登高》是脍炙人口的唐诗名篇,享有“古今七言律第一”的盛誉,也是中学语文教材的常选篇目。

杜甫《登高》尾联的意蕴

  因为《登高》的知名和重要,历来研究者众多。然笔者梳理相关研究后发现,在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的理解上,虽然学界都承认此联是抒情,但究竟抒发的是一种怎样的感情,诸家之见不尽一致。一种观点认为此联继续抒写“无限悲凉之意”,如胡应麟曰:“此篇结句……只如此软冷收之,而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另一种观点认为此联表达的是豪放舒朗之情,如赵晓晖解“潦倒”为“落拓不羁”之意,认为末句“宕开一笔,由‘艰难苦恨’转向豪放疏朗,与前文的‘不尽长江滚滚来’相呼应,一个藐视各种艰难困苦、生命意志勃发的形象跃然纸上”。

  尽管诗无达诂,但不论是何种“诂”,都是建立在字词解释的基础上的。因此,本文拟从语词解释的角度谈谈《登高》尾联的意蕴。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批评指正。

  一、“苦恨”之正解

  “苦恨”之“苦”,历来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苦”为副词,意思是“极、甚”,“苦恨”是偏正结构。如萧涤非《杜甫诗选注》:“苦恨:极恨。”聂石樵、邓魁英《杜甫选集》:“苦恨:极恨。”{5}另一种观点认为“苦”描写的是杜甫的心理感受,即“愁苦”或“艰苦”,“苦恨”是并列结构。如傅庚生《杜诗析疑》说:“正是因为狃于‘八句皆对’,注家有的就把‘苦恨’解为‘甚恨’,以便与下句的‘新停’相对……细揆诗意,‘艰、难、苦、恨’四字应该是平列的,读时应该一字一顿。……‘甚恨自己白发之多’,成何话说?”{6}认为“苦恨”不当解为“甚恨”,而应该理解为与“艰”“难”相并列的结构,以表现人物内心的愁苦。傅氏还指出人们之所以将“苦恨”理解为“甚恨”是“狃于‘八句皆对’”的缘故。

  笔者认为,将“苦恨”之“苦”理解为“愁苦”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即使撇开对仗不论,单从“苦”字字义演变的角度考察,《登高》“苦恨”之“苦”也应该是前一说法,即:表程度,意思是极、非常。“苦”字表程度的用法在唐代习见。《唐五代语言词典》“苦”字之第二个义项是:“极、甚。秦韬玉《贫女》诗:‘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杜甫《戏赠阌乡秦少府短歌》:‘今日时清两京道,相逢苦觉人情好。’”{7}词典所举的两个例子都很有说服力:前者“苦”与“恨”字搭配,和《登高》之“苦恨”完全一致;后者“苦觉人情好”即“甚觉人情好”,亦出自于杜诗中。可见,从词义演变的角度看,“苦”字在唐代、在杜诗中的确可以解作“甚、极”。

  《登高》中“苦恨”的“恨”并不表示“怨恨”,而是表示“遗憾”。“恨”的这一用法古已有之,杜甫诗作亦有之。如杜甫《饮中八仙歌》:“……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其中的“恨”就是“遗憾”之义。

  《登高》之“苦恨”亦即“苦憾”“甚憾”,意思是深深的遗憾、非常遗憾。作者遗憾什么呢?结合前三联及尾联的“艰难苦恨繁霜鬓”一句考察,杜甫的意思是:面对艰难的时局,虽有带病登高的壮怀,却无奈时光飞逝、身已暮齿,不得不深深遗憾自己两鬓繁霜。这正如王俊鸣所说:“这是一个心比天高的要强者无助的痛苦,无奈的悲哀。”{8}在这一点上,人教版高中教材《语文3》(必修)释“苦恨”为“极其遗憾”{9},北师大版高中教材《语文4》(必修)释“苦恨”为“极恨”,显然前者更具体、准确。

  附带说一下,形式上,《登高》“八句皆对”并非人为强解。就尾联而言,“苦恨”与“新停”相对:“苦”用来修饰“恨”,“新”用来限定“停”,“新停”和“苦恨”都是偏正结构,完全合乎对仗的规则。也正是因为《登高》突破了一般律诗仅中间两联对仗的常理,实现了“八句皆对”,所以才享有了“古今七言律第一”的美誉。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dufu/27673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