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杜牧与李商隐(5)

杜牧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我们再从两人的作品来比较。先看思想内容。要说杜牧的诗文比李商隐的诗文更注重思想性,恐怕谁也不会否定。相对而言,李商隐更多的是在艺术审美上下工夫,意境幽微、意象奇特、手法新颖、文辞瑰丽,但题材有限、视野狭隘、缺乏政教、格调不高。当然,他也有一些政治诗、述怀诗,但他的作品中最为人所传诵的还是那些爱情诗,独具特色,“巧用文字,务为妍冶”。这类诗作或名《无题》或取篇中两字为题,带有浓重的悲剧色彩。关于这类诗他自己曾解释说:“为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谢河东公和诗启》);“楚雨含情俱有托”(《梓州罢吟寄同舍》)。如《无题》系列、《锦瑟》、《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等等。这些诗歌中交织着他对爱情的希望、失望、乃至绝望的种种复杂心情,很典型地表现了封建时代士大夫们那种既向往爱情、又对封建礼法存在重重顾虑的隐秘难言的思想特点。

  杜牧则比较重视文学事业的社会意义,他的许多作品表现了一定的爱国忧民的思想情感,更关注现实、关心民众。前文提到,他的《感怀诗》就是写于文宗太和元年朝廷派兵镇压沧州抗命的藩镇之时代背景下,慨叹安史之乱以来藩镇割据、急征厚敛造成的民生憔悴,很想为国家做一点事。《郡斋独酌》则直接表示了自己的理想与追求:“岂为妻子计,未去山林藏?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又如《河湟》一诗:“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惟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通过河湟无力收复的事例,对朝廷的昏乱和国势的衰微,表示无限的忧愤,心情沉痛。尽管河湟的人民还在戎服下面怀着系念祖国的丹心,但是举国上下却以麻木不仁、醉生梦死的态度来听取从河湟传来的歌舞。《华清宫诗》:“雨露偏金穴,乾坤入梦乡”,也有异曲同工之意。诗歌《早雁》则用比兴手法,以大雁象征边地人民。那些在回鹘侵略践踏下逃回祖国的边地人民,与惊飞四散的哀鸿并无两样。作品中既表现了作者对难民的体贴同情,也暗示统治阶级对他们的漠不关心。这几首诗的思想内容与现实背景,和白居易的《缚戎人》、《西凉伎》是相近的,只不过他用的是近体,写得更“简练浑括”。他的咏史诗,如前面提到的《过华清宫》,就是借历史题材讽刺统治者的骄奢荒淫。它通过人们所熟知的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含蓄而有力地讥笑了晚唐王朝的荒淫享乐。其创作意图与他因不满“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而写《阿房宫赋》是完全一致的。而他另外的一些咏史诗,则带有较为明显的史论特色。如《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乌江亭》:“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都是对历史上兴亡成败的重大事件发表自己的独创议论。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dumu/30719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