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分析范仲淹“先忧后乐”的思想(3)

范仲淹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范仲淹二十七岁进士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开始其仕宦生涯。范仲淹三十三岁时调任监泰州西溪盐仓,他在泰州的一大政绩为修筑捍海堰。四十岁时被朝廷召为秘阁校理,跻身馆职清流,开始他的立朝生涯。

  天圣七年(1029),宋仁宗率百官拜贺太后于会庆殿,对于这种“亏君体,损主威”的事,恪守封建礼法和赵宋家法的范仲淹上疏以为不妥。他说:“天子有事亲之道,无为臣之礼;有南面之位,无北面之仪。若奉亲于内,以行家人礼可也;今顾与百官同列,亏君体,损主威,不可为后世法。”范仲淹的谏诤,惹得刘太后很扫兴。此后范仲淹又上疏,力请太后当卷帘撤班,还政于“春秋已盛”的仁宗皇帝,疏入不报,遂自请补外,出为河中府通判。

  明道二年(1033)三月,垂帘听政十年之久的刘太后撒手西归,仁宗亲政,朝政一新,范仲淹被召回京,除为右司谏。七月,范仲淹被命安抚江淮灾伤,以太平州饥民所食乌昧草进御,乞以此宣示六宫贵戚,以抑奢靡。十二月,发生了闹得沸沸扬扬的郭皇后被废事件。郭皇后本来是刘太后强加给仁宗的,刘太后死后,与郭皇后有宿怨的宰相吕夷简建议仁宗将郭皇后废黜,范仲淹力谏劝阻,仁宗拒不采纳。范仲淹因此出知睦州,再放桐庐,又移苏州。当时苏州发大水,灾情严重,范仲淹到任即全力投入“疏五河,导太湖,注之海”的救灾水利工程,回苏州又赈济嗷嗷待哺的千万灾民。为实现自己救民疾于一方的誓言,范仲淹不顾病体未愈,日夜坚持在抗灾第一线。

  景二年(1035)三月,范仲淹被召为尚书礼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跻身侍从。范仲淹到任,不改初衷,冒着风险奏劾专恣弄权、有毒死郭皇后之嫌的权宦阎文应,致其被贬,寻死于外。当时宰相吕夷简重权在握,深受仁宗宠幸,吕夷简执政,官员进退多出其门,免不了以个人好恶、恩怨为标的。论事无所顾忌的范仲淹给仁宗上百官图,指出官吏进退之权柄应握于人主而不应该被宰相操持,指出官吏升迁中哪些是正常的,哪些是不正常的,哪些是为公,哪些是为私。吕夷简诉范仲淹“越职言事,荐引朋党,离间君臣”,宠幸吕夷简的仁宗皇帝下达了范仲淹落职知饶州的处分决定。范仲淹吟出一诗:“三出青城鬓如丝,斋中潇洒过禅师。世间荣辱何须道,塞上衰翁也自知!”后移知润州、越州。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fanzhongyan/27747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