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三篇关于观潮教学反思范文参考(2)

观潮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篇二:观潮教学反思

  《观潮》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记叙文。作者通过对农历十八钱塘江大潮的描述,寓情于景,赞美了这一“天下奇观”,表达了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为此,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自学、自悟、自会。当然这自主的精神并不是让他们在课上放任自流、毫无目的行动,而是在教师正确的引导启动下形成的。

  一、内容分析中,借助多媒体启发

  钱塘江大潮学生没有亲身见过,完全有必要先对它有个大体的感性认识。因此我在教学之前,让学生查找、交流资料加深对钱塘江大潮的了解,从而激发出求知全文的冲动。接着老师让学生观看钱塘江大潮的录像,并让学生说说看后的感受,从而学生对钱塘江大潮有个鲜明的印象,就使他们自觉地从文章中去寻求答案。

  用现代教育手段辅助教学,为课文提供信息,成为理解内容与激发情感的工具。我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利用多媒体课件打出了学生喜欢的句子加以理解,并指导朗读,同时配以图片和录象,这样既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又能促进记忆。

  二、自读自悟中,重视思维的启迪

  首先,从整个教学流程来看,实现了将探究学习引入常规教学的初衷。整堂课中,几乎没有对课文的思想内容提出什么问题,主要通过学生自读来读懂、理解课文,如让全体学生用具体生动的表演来体现对“沸腾”这个词的理解,然后又从这一情境中巧妙地引出另一个词语“人声鼎沸”,从概念到形象,又从形象到概念,这样学词语学生印象深刻,理解正确,也便于今后运用。特别在引导学习“潮来时”这一段落的教学中,有明确的“主体”和训练“意识”,让学生自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加以理解。教师的指导主要体现在组织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并且在训练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这样为学生展示一个完整而清晰地有效阅读过程,突出学习方法和效果的反思,对学生的学习有较强的示范作用。

  课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和互动性看似不足,但实质上“设问提示”与自主研读资料寻求解答的教学环节中,集中地体现出了激疑、设疑、知困并解疑解惑的能动探究性。高质量的设问,是研读解困的动因,但问题意识往往是学生最缺乏的,“设问提示”环节,正是基于刺激学生“知困”的需要而设置的,它有利于刺激学生的问题意识,使阅读由浏览情节的“读过”,上升到带着问题研读相关资料的“读懂”,再到研读中注重设疑解困、生发属于自己的见解的“读透”,实现阅读鉴赏能力的提升。

  三、朗读教学中,侧重情感的启动

  以读为本,熟读成诵,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课堂中教师就是应该抓住机会,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读懂,读通,读熟,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津津有味。通过读,让学生自己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课文语言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并且帮助学生积累课文中好的语言材料。在第2、3两个自然段教学中,教师注重情境的创设,课堂上立时呈现出钱塘江大潮壮美的氛围。这里面,教师侧重对学生情感的启动。

  启发学生在理解精彩语句的过程中,不断突出钱塘江大潮气势磅礴的美。这是在朗读教学中情感启动前的理解。接着便开始朗读教学,先让学生体会老师所范读的语句,这是学生情感启动前的酝酿。随后让学生去体会某生所朗读的语句的情感,因为情感的启动不是一激而就的,有个情感变化、逐渐深入形成的过程。在基本理解如何表现自己的情感的基础上,放手让他们有感情地小声试读。朗读的启动过程,也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一层一层并非机械地进行,穿插着老师的讲解、范读,学生的有情感地跟读。老师把情感这根弦绷得紧紧的,不让他走样,无论是肯定表扬或批评指正,都是为了对情感的理解与启动。但唯一遗憾的是在教学中体现得不够透彻。

  由这个课例生发了一个进行课外阅读扩展的总体设想,即设计层级化分明的自主探究阅读课案。指导学生自己设疑,分组查询资料,寻求答案,制作成简单的网页,课堂上进行交流借鉴,在互相启发中改进方案,完善思路,深化认识,最后由教师汇总整理所有有价值的问题、资源、精彩文章或解答,突出师生间交流的互动性和学生课外阅读的自主探究性。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guanchao/16200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