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女神 郭沫若简介(2)

郭沫若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创作背景及作者简介:

  郭沫若是我国现代杰出的剧作家、诗人、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等。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号尚武。笔名郭鼎堂、麦克昂等。1892年,出生在四川乐山沙湾。郭沫若出身于一个地主家庭,父亲郭朝沛主要以经商为业,略通医道;母亲杜邀贞是一位没落官宦之家的后代,因此粗通文字,知书达礼。在这样一种开明的家庭环境中,郭沫若不但学习了《四书五经》、《古文观止》、《春秋散文》、《史记》、《汉书》等古代文史经典,而且有机会涉猎《三国演义》、《水浒》、《红楼梦》等当时所谓的“闲书”,广泛阅读了大量中国的诗、词、曲等作品以及国外的许多文学作品,尤其酷爱诗歌。这些对郭沫若今后在文学、历史以及考古学等方面的发展都有着很大影响。郭沫若不但钻研书本,而且自幼就有很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政治意识,他在中小学期间就参加了反帝爱国运动。

  1914年春,郭沫若赴日本留学,主修医科。在此期间,他接触到泰戈尔、海涅、雪莱、歌德、斯宾诺莎等人的著作,倾向于泛神论思想。由于“五四”运动的剧烈浪潮,激起了郭沫若怀着改造社会和振兴民族的热情,为此他不断地从事着文学活动,并于1919年开始发表新诗和小说。1920年出版了与田汉、宗白华的通信合集《三叶集》。

  从1919年下半年至1920年上半年,郭沫若的诗歌创作进入了空前的高峰时期,收获了大量的诗篇。1921年8月,郭沫若将这一时期所做的154首诗歌结集出版,这就是轰动一时的诗歌集——《女神》。《女神》以强烈的革命精神,鲜明的时代色彩,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豪放的自由诗,开创了“一代诗风”。

  女神出版后不久,郭沫若与成仿吾、郁达夫等发起组织创造社。1923年在日本完成学业,而后放弃医务事业回到祖国,在上海从事《创造周报》等刊物的编辑工作。

  1924年,郭沫若在翻译过程中,接触到了河上肇的《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一书,由此对马克思主义有了比较系统全面的认识。1926年,郭沫若受聘到广东大学(即现在的中山大学)担任文科学长。同年夏,随军参加了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政治部副主任。此后又参加了1927年的南昌起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9年春,郭沫若参与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1930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郭沫若诗集女神

郭沫若《女神》赏析

郭沫若《女神》评析

郭沫若《女神》简介

郭沫若《女神三部曲》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guomoruo/12664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