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张光渝:郭沫若的悲剧(6)

郭沫若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可惜,这并不能使郭老这位大学者成为真正的“无产阶级自己人”。当郭沫若的儿子被非法关押殴打致死的时候,当毛泽东挥笔一就“十批不是好文章”的时候,当江青在批林批孔大会上点名让他站起来恭听训斥的时候,他是否在内心深处做着对自己“否定的否定”?

  郭沫若的后半生做到了一个“忠”字,领袖发动大跃进,他就写歌颂大跃进的诗;领袖发动文革,他就写歌颂文革的诗;领袖决定批邓,他就写批邓的诗;领袖指定的接班人粉碎帮派,他就写“大快人心事”的诗。他的死极致哀荣,他的贡献已盖棺论定,他的骨灰遵遗嘱安放在实际上和他不沾边的大寨虎头山,因为大寨是毛主席亲自树立的一面红旗。但是,他的道路,他的人生矛盾却是一场实实在在的悲剧。

  笔者曾参观过位于北京什刹海附近的郭老故居,那几进几套的王府大院,宽敞的尖顶大瓦房,盛开的牡丹,青翠的苍松,使得本人不禁以“小人之心度大师之腹”:几十年前居于此地,对自认尚未“改造”好的郭沫若来说,本身就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他如果跟不“紧”,如果站错队,如果说错话,这一切都要失去。导致他谨小慎微、唯唯诺诺、曲意奉承的物质基础也许就在于此吧。

  1963年5月5日,郭沫若在写给一位年轻朋友的信中说:“我的那些分行的散文都是应制应景之作,根本就不配称为什么‘诗’!……我要对你说一句发自内心的话:希望你将来校正《沫若文集》的时候,把我那些应制应景的分行散文统统删掉,免得后人耻笑。当然,后人真要耻笑的话,也没有办法。那时我早已不可能听见了。”(330页)问题是,并没有人要郭沫若必须写那些应制应景的“诗篇”,少写或者有时不写不行吗?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guomoruo/32916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