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古代经典成语故事

故事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引导语:中国的历史文化悠久,博大精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几篇成语故事,欢迎大家阅读与学习。

古代经典成语故事

  奴颜婢膝成语故事

  奴颜婢膝的意思

  奴颜婢膝,形容谄媚讨好,卑躬屈膝的奴才相。 唐 陆龟蒙 《江湖散人歌》:“奴颜婢膝真乞丐,反以正直为狂痴。”《明史·刘策传》:“今秉政者 从哲 , 文炳 乡人,奴颜婢膝,任好为之。”

  奴颜婢膝故事

  南宋时期,南宋与入侵的元兵交战。宋朝兵力不足,因此总是打败仗,国家面临着灭亡的危机。但是昏庸的宋朝皇帝却仍然只顾享乐,而宰相贾似道则隐瞒敌情。大臣陈仲微知道 情况十分严重,便告诉皇帝说:“高宗在位时,君臣都十分昏庸,敌人攻打进来时,那些人向敌人屈膝投降,就像奴才一样满脸堆笑,像婢女一样跪下求饶,我们应该引以为戒啊!”可是昏庸的宋君根本不放在心上,后来南宋就灭亡了。

  成语资料

  读音:nú yán bì xī ( 注意读音正误:婢,不能读作“bēi”;膝,不能读作“qī”。)

  注音:ㄋㄨˊ ㄧㄢˊ ㄅㄧˋ ㄒㄧ

  解释:奴:奴才;颜:面容;婢:侍女;膝:膝盖,借指下跪。指表情和动作奴才相十足。形容对人拍马讨好卑鄙无耻的样子。

  作用: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抱朴子·交际》:“以奴颜婢睐者为晓解当世。”

 

  养虺成蛇的成语故事

  养虺成蛇的意思

  虺:小蛇;养虺:将小蛇养成大蛇。比喻纵容敌人、坏人,任其强大起来,造成对自身的严重威胁。

  成语解释

  【成语】: 养虺成蛇

  【拼音】: yǎng huǐ chéng shé

  【解释】: 比喻纵容敌人,任其强大起来。

  成语典故

  【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国语·吴语》:“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

  【举例造句】: 令颢重完守具,可谓养虺成蛇,悔无及矣。 ★《北史·高道穆传》

  词语辨析

  【拼音代码】: yhcs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养虎遗患

  养虺成蛇的故事

  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率军在夫椒大败越王勾践,并破了越国的首都。越王勾践派大夫文种向吴国求和,吴王准备答应。伍子胥认为不能许和说“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吴王不听他的建议,除恶未尽结果在20年后被勾践所消灭。[2]

  详述:

  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为报父仇举兵伐越,大败越军。未几,吴王复兴兵伐越。越王勾践遣诸稽郢为使往吴,以厚币卑词求和。夫差言于诸大夫曰: “寡人拟伐齐,以酬吾志,吾将与越和,望诸臣勿逆吾意。

  越既知悔改,吾夫复何求?若其冥顽不灵,俟伐齐归后,复兴师问罪。”伍子胥谏曰:“不可议和也。越非心悦诚服与吴和,亦非畏吾国之兵强也。其大夫文种智勇双全,将随心所欲玩吴于股掌之上,以得偿所愿也。

  其本知君王尚威与好胜也,故其卑言谦辞,委婉含蓄,以骄奢淫逸君王之心,使踌躇满志于中原诸国,而有损本国。令吾士气不盛,兵力衰颓,百姓流离失散,日渐憔悴困顿,然后坐收其利,收拾残局。而越王言出必信,宽政爱民,四方之士皆归附之,粮食逐年丰收,国势日渐强盛。

  今吾犹可一战而灭之,小蛇不除,长为大蛇后,将如何伏之?”夫差曰:“大夫何长他国志气,灭本国威风哉?越尝为吴之心腹大患乎?若无越国,春秋二季阅兵,将往何处炫吴军力?”乃许议和。

  比及盟誓,越王复遣诸稽郢至吴,推辞曰:“盟誓有益乎?前番之盟誓,口血未干,足以取信矣。盟誓无益乎?君王能弃武之威,辱临与役使吾国,何重鬼神而轻己之力哉?”夫差许之,不歃血为盟。

 

  退避三舍的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亡十几年。经过千辛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君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

  重耳略加思索说:“美女侍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

  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

  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主持朝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成语“退避三舍”便由此而来。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退避三舍的意思】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舍,古时行军以三十里为一舍。

  【退避三舍造句】看他那怒发冲冠的样子,就是老虎看见了,也得退避三舍。

  【退避三舍的典故】两军交战时,一方退让,情况大致有二:一是另一方实力较强,暂时避其锋芒,二是麻痹另一方,使其放松警惕,起到骄敌的作用。随后,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一举战胜之。晋文公的退避三舍,便属于后者。此外,此举还有回报当年楚王知遇之恩的意思。退避三舍,即你来,我先退,给你警告。再来,再退,再给警告。但事不过三。退,将发生两种情况:一种是有远见的人会考虑,这不是软弱可欺,应该谨慎,以防有诈;另一种是对方视自己可欺,逼自己到墙角,我只好还击。如果楚军在晋文公退避三舍后,不麻痹轻敌,而是谨慎追击,可能城濮之战会有另一番结局。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gushihui/173930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