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河中石兽 真假

河中石兽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纪晓岚所作的《河中石兽》中的水中石兽真会向上游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原理解释和原文寓意,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河中石兽 真假

  《河中石兽》真假辨析

  近日读到一篇新闻报道,说都江堰河道施工中挖到汉代无头石像。报道说近年一共挖到包括战国时代都江堰之父李冰在内的5尊石像。有人推测它们可能就是历史记载中的“三神石人”,但无法确认。报道转而叙述,史载元代治水专家曾造三十吨重的铁牛,明代曾铸造五吨重的铁龟,目前尚未发掘到。那赶紧到下游附近去找找铁牛和铁龟啊。然而,民俗学家蒋永志“给出了一个观点,铁牛与铁龟并不在鱼嘴下游,而在上游。据他介绍,铁牛和铁龟非常重,按照重物在水流中活动的规律,越重的东西可能往上移而不是往下游移。因此,他认为这几件宝物不可能在下游,而是在鱼嘴上游。”

  十之八九,蒋永志的观点“重物在水流中活动的规律”来自初中一年级语文课本,选自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的一篇《河中石兽》,相信科学网大多数人都还大概记得。点此可见原文及译文。

  该文大意是说,沧州一座庙里的石兽,估计是石狮子之类,多年前沉入了河中,下游找了十多里没找到。庙里的教书先生说石重沙轻,肯定在原处的泥沙下面。而一老水手则说肯定在上游,因为水会把石像底部朝向上游方向的沙子冲走,形成坑穴,导致石像向上游翻滚。故事最后说果然在上游几里外找到石像。

  “河里的石狮子水越冲越往上游走,还能走几十里”,你信吗?但是多数语文老师还会手脚并用,连比带画地为那些处于惊讶和渴求知识的幼小的心灵解释其背后的物理原理。“老水手”说的,能错吗?“实践出真知”啊。看来知识分子要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并不是毛主席的独创,几百年前纪晓岚就知道拿个教书匠来衬托劳动人民的“丰富智慧”。我现在仍然记得当时自己因为无论如何不能理解这些艰深智慧而感到自惭形秽。

  然而,这是真的吗?这么重要的一个现象,为什么我在之后多年的学习当中再也没有键到过类似的描述?我通过多个英文关键词在baidu上没有搜到任何相关记述。难道中国的劳动人民没有如此丰富的“智慧”?有人质疑过吗?有人做过实验吗?这篇课文仍然在初中的语文课本中吗?

  实际上,这个问题不需要去搜什么文献,只需坐下来运用中学的物理知识分析一下就能得出向上游翻滚几十里是不合理的。首先,水中裹携沙子的激流在石像的下游一侧水流突然减速,沙子沉积,的确会阻碍石像向下游冲刷。此外,因为石兽逆流一面沙子被冲刷而形成坑穴,因此,石像有很大可能会滑倒这个坑穴力。这和上面那个实验的结果是一致的,也就是说,石像的确可能略微向上游方向下滑少许。然而,下滑的前提是重心降低,怎么可能跑到上游势能高的地方呢?

  “实验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在中文搜索中发现真的有中学语文老师做过简单实验。在“中国教师梁恕俭”的博客中《你怀疑过“河中石兽”吗》一文提到,梁老师把砖头放到沙子上模拟这个河中石兽的情景,然后用手挖去一面的沙子以模拟水流对沙子的冲击,结果呢,砖头根本不会翻转,而是直接整体滑到坑里,更没有也不可能“翻滚到上游”。梁老师还画了一个示意图,做了石块的翻动的受力分析,否定了石像向上游远距离翻滚的可能性。

  有的人提出,有没有可能水流不断晃动石块,下面不断有沙子垫高石块,然后垫高了,又滑下,以至于游走到上游去了呢?我认为这不可能。第一,水流小的话晃不动大石块,水流太大又会连沙带石一齐冲下去。第二,哪条河中没有沟沟坎坎?哪条河中没有零零碎碎石块?难道大石像不会被卡到石块中?第三,在极其罕见的情况下它抬升了一下有可能,成年累月地被水流拍击的情况下逆流抬升向上走几十里,这除了相信这个石像真的变成“神兽”,否则绝无可能。简单计算可知,十年走十里,也就是每年走500米,每天要走一米三。我看这石像恐怕不是在走,而是在跑。

  这篇《河中石兽》如此可疑,也不奇怪,因为它出自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六《姑妄听之》。姑妄听之?。。。就这么一篇道听途说、连古人都不信的文章,在201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修订中,在大量的增删中,竟然得以保留。我猜想,一是因为这篇文章的内容奇特,能够吸引“阅读兴趣”,另一方面,课本里其它文章绝大多数都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感性文章,就这么一篇能和物理知识扯上关系的知性文章,不舍得删。

  这下可好,现在当年的初中生成长为“民俗专家”了,“姑妄听之”也演变成了“重物在水流中活动的规律”了,开始为长江打捞提供严肃建议了。。。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hezhongshishou/11971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