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红楼梦的创作背景介绍(11)

红楼梦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红楼梦》开篇即道:“作者自云,因曾经历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撰此《石头记》一书也”;又说书中“这几个女子”,是自己“亲睹亲闻”,“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摄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由此可见,作者是在人生梦幻醒了之后,用梦幻笔法写真实故事。让我们把书中故事与洪升之人生阅历加以对照,以见作者在卷首其言不谬。

  1、“天伦惨变”--洪升对家庭的态度及其在《红楼梦》中的反映

  前已述及,洪升祖籍浙江钱塘(今杭州),清顺治二年,正值兵荒马乱之时,母亲黄氏在逃难徒中,生洪升于钱塘郊外一个费姓农妇家中。洪家历代仕宦,书香门第,藏书极富,有“学海”之称。洪升父母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其母乃清处大学士黄几之女,可以想见,洪升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熏陶。就学后,洪升先后师从于江南几位著名的文学大家,打下了优良的文学功底,自幼便诗名甚著。青春年少时,由于生活优裕,洪升往往以才情自负,性格孤傲不羁,好指古摘今,讥呵权贵,常取憎于当时。由此可见,《红楼梦》中的宝玉,很大程度上是洪升根据自己青少年时的形象描写创作的。

  康熙13年(1674),洪升遭遇了人生第一次重大打击。由于别人的挑拨离间,洪升不容于父亲和继母,被迫析居,随后入京,开始了长达26年的国子监生生涯。其间生活困苦,饱受煎熬。挑拨者为谁今已不可考,但观《红楼梦》中,赵姨娘、贾环母子“手足耽耽小动唇舌”,洪升的文学形象宝玉便“不肖种种大承笞挞”,由此推论,可能是洪升的庶母(后为继母)和同父异母弟所为。书中宝玉对父母的态度可谓爱怨交织,父亲贾政刻板严厉,不通情理;母亲王夫人对宝玉虽慈爱有加,但在逐晴雯、死金钏等一系列心狠手辣,有如母老虎。对宝玉结局的描写,红学界多认为是出家当了和尚,实际上“出家”未必就是遁世,被逐出家庭不也是出家么?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hongloumeng/38674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