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黄庭坚诗歌的艺术风格(3)

黄庭坚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二、夺胎换骨点铁生金

  (一)诗歌用典广博多样。黄庭坚在诗中好用典,而且用典涉及范围广泛。宋人以学问为诗,典故的运用与翻新是宋诗的特色之一,黄庭坚是这一特色的推波助澜者。黄庭坚《山谷老人刀笔》卷三《答曹荀龙》:"要读左氏、前《汉书》精密。其佳句善事,皆当经心,略知某处可用,则下笔时源源而来。"魏泰《临汉隐居诗话》:"黄庭坚作诗得名,好用南朝人语,专求古人未使之事,又一、二奇字,缀葺而成诗。"黄庭坚用典不限于儒家经典与《左传》史汉等历史事典,而且兼及禅宗语录以及老庄等道家著述,连医卜百家杂说与民间熟语、俗语,有时也化雅入诗。吕本中在《紫薇诗话》中说:"表叔范元实既从山谷学诗,要字字有来处。"试举《和答钱穆父咏猩猩毛笔》一诗为例:

  爱酒醉魂在,能言机事疏。

  平生几两屐?身后五车书。

  物色看《王会》,勋劳在石渠。

  拔毛能济世,端为谢杨朱。

  这短短的五言八句中,每句都涉及事典:第一、二句典出《华阳国志》和《礼记·典礼》,猩猩贪酒喜屐,猎人引诱而捕捉。第三句典出《世说新语·雅量》有关阮孚的事典,第四句则见于《庄子》关于"惠施多方,有书五车"的记载。第五句典出《汲冢周书》,第六句见于班固《西都赋》。第七、八两句语出《孟子·尽心上》:"杨子取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全诗无一句无来处,却浑然天成,无斧凿之痕。由此看出,黄庭坚驱遣事典,大有"六经注我"之势,全服务于诗中意念的运转,有的如杨朱的典故,还是反其意而用之。在用典方面,他继承了杜甫、韩愈、李商隐的传统,又将这一传统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二)夺胎换骨,点铁生金。黄庭坚在诗中不仅爱用典,而且用典奥博多样,同时又倡导翻新生奇、化腐为新。为此,他提出了在后世引起极大争议的"夺胎换骨"、"点铁生金"的主张。他在《答洪驹父书》中说:

  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语耳。古之能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生金也。

  其实,黄庭坚在这里是向人介绍他如何向前辈或同时代诗人学习语言技巧的。他的经验一是化陈为新,重新升华提炼;二是袭用前人诗中已有之意而换一种手法或语言加以翻新。如《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之二: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在这里诗人化用了刘禹锡《望洞庭》:"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和雍陶《题君山》:"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黄庭坚化用之后,意境奇壮,另有一番景象。所以蔡正孙在《诗林广记》后集卷五中说:"山谷此诗,实用刘禹锡应陶诗中语翻案也。"黄庭坚化用别人的诗意、诗句词语,大抵都是前贤未密,后出转精;有时让前人的奇思妙语更凝炼、更含蓄、更具有表现力。因此,我们不能简单把黄庭坚的"夺胎换骨"、"点铁生金"视为剽窃古人,甚至如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斥之为"剽窃之黠者尔"。黄庭坚一生写诗始终主张"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以俗为雅,以故为新",为提高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美,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黄庭坚在诗歌中不仅爱用典,而且其用典尤为广博多样,另外他还倡导翻新生奇、化腐为新。为此,黄庭坚提出了在后世引起极大争议的“夺胎换骨”、“点铁生金”的主张。他在《答洪驹父书》中说:“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歌,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语耳。古之能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生金也。”【4】

  其实,黄庭坚在这里是向人介绍他如何向前辈或同时代诗歌人学习语言技巧的。他的经验一是化陈为新,重新升华提炼;二是袭用前人诗歌中已有之意而换一种手法或语言加以翻新。如《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之二: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在这里诗歌人化用了刘禹锡《望洞庭》:“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和雍陶《题君山》:“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黄庭坚化用之后,意境奇壮,另有一番景象。所以蔡正孙在《诗歌林广记》后集卷五中说:“山谷此诗歌,实用刘禹锡应陶诗歌中语翻案也。” 【5】黄庭坚化用别人的诗意、诗句、词语,大都是他人用得不够精密的,经过自己的化用显现出另一番奇特的意境和效果;有时让前人的奇思妙语更凝炼、更含蓄、更具有表现力。因此,我们不能简单把黄庭坚的“夺胎换骨”、“点铁生金”视为剽窃古人,甚至如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斥之为“剽窃之黠者尔” 【6】。我们应该称道,黄庭坚一生写诗歌始终主张“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以俗为雅,以故为新”,为提高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美,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为后人树立了一个创新型的大师形象。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huangtingjian/5071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