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黄庭坚诗歌的艺术风格(2)

黄庭坚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一、声律奇峭 用典广博

  黄庭坚诗歌声律奇峭,具有一种特殊的音乐美。诗歌的音律与感情是一致的,特殊的感情需要用特殊的音律来表现。黄庭坚的律诗,有许多不合“正格”的句子,不按照诗歌律规定的平仄来组句,“其法于当下平字处以仄字易之,欲其气挺然不群。”【2】这种拗句,声情并茂,在“不和谐”中更觉其美,如“小雨藏山客坐久,长江接天帆到迟”(《题落星岚漪轩》、(引黄庭坚诗出于哪本书,请用注释标出来)“清谈落笔一万字,白眼举觞三百杯”(《过方城寻七叔祖旧题》)等,我们在吟诵时自会感到其音律的特殊美。就这样,黄庭坚苦心孤诣,刻意出奇,用他那“奇正相生”的谋篇法度,用他那“以故为新”的句法字法,用他那险拗的音律,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人们把这种“峭刻生新”、“深折透辟”、“老辣硬涩”的诗歌风称为“黄庭坚体”。在扫除五代、宋初柔弱华靡的诗歌风上,黄庭坚对中国诗歌的发展是有贡献的。

  黄庭坚诗歌声律奇峭具体表现为,打破音节常规,如“心犹未死杯中物,春不能朱镜里颜”(《次韵柳通叟寄王文通》)等,矫健奇峭。律诗中多用拗句,以避免平仄和谐以至圆熟的声调,如《题落星寺》:

  落星开士深结屋,龙阁老翁来赋诗歌。

  小雨藏山客坐久,长江接天帆到迟。

  宴寝清香与世隔,画图妙绝无人知。

  蜂房各自开户牖,处处煮茶藤一枝。

  此诗歌拗句为表现幽僻清绝的境界创造了恰到好处的语音外壳。黄庭坚的三百多首七律中有一半是拗体。

  此外,黄庭坚的诗歌还有一个重要的艺术风格是用典广博多样。黄庭坚在诗歌中好用典,而且用典涉及范围广泛。宋人以学问为诗歌,典故的运用与翻新是宋诗的特色之一,黄庭坚是这一特色的推波助澜者。黄庭坚《山谷老人刀笔》卷三《答曹荀龙》:“要读左氏、前《汉书》精密。其佳句善事,皆当经心,略知某处可用,则下笔时源源而来。” ②直接引语用参考文献标注

  魏泰《临汉隐居诗歌话》:“黄庭坚作诗歌得名,好用南朝人语,专求古人未使之事,又一、二奇字,缀葺而成诗歌。” ③直接引语用参考文献标注

  黄庭坚用典不限于儒家经典与《左传》史汉等历史事典,而且兼及禅宗语录以及老庄等道家著述,连医卜百家杂说与民间熟语、俗语,有时也化雅入诗歌。吕本中在《紫薇诗歌话》中说:“表叔范元实既从山谷学诗歌,要字字有来处。” 【3】试举《和答钱穆父咏猩猩毛笔》一诗歌为例:

  爱酒醉魂在,能言机事疏。

  平生几两屐?身后五车书。

  物色看《王会》,勋劳在石渠。

  拔毛能济世,端为谢杨朱。

  这短短的五言八句中,每句都涉及事典:第一、二句典出《华阳国志》和《礼记·典礼》,猩猩贪酒喜屐,猎人引诱而捕捉。第三句典出《世说新语·雅量》有关阮孚的事典,第四句则见于《庄子》关于“惠施多方,有书五车”的记载。第五句典出《汲冢周书》,第六句见于班固《西都赋》。第七、八两句语出《孟子·尽心上》:“杨子取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全诗歌无一句无来处,却浑然天成,无斧凿之痕。由此看出,黄庭坚驱遣事典,大有“六经注我”之势,全服务于诗歌中意念的运转,有的如杨朱的典故,还是反其意而用之。可以这样说,在用典方面,黄庭坚继承了杜甫、韩愈、李商隐的传统,又将这一传统发展到另一个更高的颠峰。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huangtingjian/5071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