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黄庭坚诗歌的艺术风格(4)

黄庭坚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三、注重布局 讲求章法

  黄庭坚在诗歌技巧上最大的创新与突破,是在诗歌的结构上将散文的章法引入诗歌中,使诗歌的谋篇布局都很讲求章法。宋人范温《潜溪诗歌眼》引黄庭坚的话:“文章必谨布置。每见后学,多告以《原道》命意曲折。” 【7】王直方也说:“山谷论诗歌文不可凿空强作,待境而生便自工耳。每作一篇先立大意,长篇须曲折三致意乃成章耳。”【8】这里说的“文章”、“诗歌文”,都包括写诗歌,也就是将散文的结构、章法,运用到诗歌中来谋篇布局。所以说,黄庭坚的诗歌有着严密的谋篇结构的法度,在章法上很讲求精心布置。宋诗歌本身有着散文化的倾向,黄庭坚也把写文章的法度用在了诗歌创作中,要求一篇上下,都有线索可寻,每句每段,也应安排得法。但这“布置”并不是要文章那样的僵化格式,讲究的是“起、承、转、合”,要有曲折变化,奇正相生,最后达到“无意于文”的浑成之境。我们读黄庭坚诗歌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作者的思路好象突然断了,上下两句,前后两段衔接不上来,这正像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镜头一下子转换,场面突然改变,但其中还是有人内在联系的,需要我们用自己的想象去补足它。

  黄庭坚的创新与突破,首先在诗歌的结构上将散文的章法引入诗中,使诗的谋篇布局,讲究章法。范温说:"山谷言文章必谨布置,每见后学,多告以《原道》命意曲折。"(5)王直方也说:"山谷论诗文不可凿空强作,待境而生便自工耳。每作一篇先立大意,长篇须曲折三致意乃成章耳。"(6)这里说的"文章"、"诗文",都包括写诗,也就是将散文的结构、章法,运用到诗中来谋篇布局。黄庭坚在引入散文章法后,惯用的章法就是"逆起法"。所谓逆起,犹如倒插笔,横空陡起,突然展开,而且将中间或结尾的意念、意理先行提出,引入悬念,古人称此法为"起逆入"。试以他的《过方城寻七叔祖旧题》一诗为例:"壮气南山若可排,今为野马与尘埃。清谈落笔一万字,白眼举觞三百杯。周鼎不酬康瓠价,豫章元是栋梁材。眷然挥涕方城路,冠盖当年向此来。"这首诗是走访方城七叔祖旧题而怀念七叔祖黄注的诗。按正常的思路,人到方城,见到旧题,触景生情,抒发怀思之念。但这首诗却是逆向安排意念。首从议论起笔,写当年豪壮之气,随人去而化尘埃,将怀才不遇者的悲剧结局先提出,营造极深沉、极悲壮的氛围,然后再层层展开,推进主题。三、四句写七叔祖之才气:高谈阔论,落笔万言;白眼举觞写他睥睨尘俗,意态风流。五、六句写怀才不遇,贤士而糟糠待之。七、八句才是写到方城来,见到旧题,挥泪思旧。这首诗首尾逆置,这正是方东树在《昭昧詹言》中所说的"起逆入,奇气杰句,跌宕有势"。黄庭坚诗中惯用这种诗法。清翁方纲曾概括这种诗法:"逆者,意未起而先迎之,势将伸而反蓄之"(7),这样看来,此法正如书法之藏锋与逆笔,势似欹而反正,从而造成奇正相倚的豪荡奇杰的气势。

  黄庭坚在引入散文章法后,惯用的章法就是“逆起法”。所谓逆起,犹如倒插笔,横空陡起,突然展开,而且将中间或结尾的意念先行提出,引入悬念,古人称此法为“起逆入”。试以他的《过方城寻七叔祖旧题》一诗歌为例:“壮气南山若可排,今为野马与尘埃。清谈落笔一万字,白眼举觞三百杯。周鼎不酬康瓠价,豫章元是栋梁材。眷然挥涕方城路,冠盖当年向此来。”这首诗歌是黄庭坚走访方城七叔祖旧题,而怀念七叔祖作的诗歌。按正常的思路,人到方城,见到旧题,触景生情,抒发怀思之念。但这首诗歌却是逆向安排意念。首联从议论起笔,写当年豪壮之气,随人去而化尘埃,将怀才不遇者的悲剧结局先提出,营造极深沉、极悲壮的氛围,然后再层层展开,推进主题。三、四句写七叔祖之才气,高谈阔论,落笔万言;白眼举觞写他睥睨尘俗,意态风流。五、六句写怀才不遇,贤士被予以糟糠对待。七、八句才是写到方城来,见到旧题,挥泪思旧。这首诗歌首尾逆置,这正是方东树在《昭昧詹言》中所说的“起逆入,奇气杰句,跌宕有势” 【9】。黄庭坚诗歌中惯用这种诗歌法。清翁方纲曾概括这种诗歌法:“逆者,意未起而先迎之,势将伸而反蓄之”【10】,这样看来,此法正如书法之藏锋与逆笔,势似畸而反正,从而造成奇正相倚的豪荡奇杰之气势。

  黄庭坚在诗歌创作中,惯用逆起横出而外,他的诗歌在意念、意象构成、安排、运转方面,则讲求严密的逻辑,同时又让意念的线路参差错落、腾挪跌宕,不让诗歌结构平平。如《寄黄庭坚几复》: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这首诗歌一共八句,一气呵出,意念贯通首尾,晓畅自然。诗歌中的意象迭出而灵动异常,时间上忽今忽古;空间上则忽南忽北,忽说自己又忽念黄几复,时空转换极快。诗歌中的议论、抒情部分穿插在景象之间,成为全诗歌的有机构成部分。方东树在《昭昧詹言》卷二十中评论此诗歌说:“《寄黄几复》,亦是一起浩然,一气涌出。五、六一顿。结句与前一样笔法。山谷兀傲纵横,一气涌现。” ④直接引语用参考文献标注

  类似的诗歌还很多,如《和答元明黔南赠别》:“万里相看忘逆旅,三声清泪落离觞。朝云往日攀天梦,夜雨何时对榻凉?急雪脊令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归舟天际常回首,从此频书慰断肠。”钱钟书先生曾指出此诗歌章法:“一、二、三、四、七、八句皆直陈,五、六则比兴,安插其间,调剂衬映。五、六句与一、二句易地而处,未为序倒而体乖也。然三、四句而下,直陈至竟,中无疏宕转换;且云、雨、雪、风四事,分置后半之起处,全诗歌判成两裁,调度失方矣。” 【11】黄庭坚就是这样以散文章法融入诗歌,使诗歌的内部结构更有逻辑脉络可寻,并使意念的表达更加周密,使诗歌更富有表现力,仅此一点,黄庭坚在推动宋诗歌的发展上,功不可灭。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huangtingjian/5071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