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苏轼《浣溪沙》教案设计(3)

浣溪沙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九:全词小结:

  全词情景理交融,充分体现了苏轼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给我们以生活的启示。

  展示板书(投影): 情——宁静自适

  景——清淡幽静 情景理交融

  理——旷达乐观

  学生自由背诵全词。

  拓展练习(投影):

  描述以下句子表现的画面,说出其中包含了怎样的人生感悟。

  1、 夕阳无限好 (对美好晚景的恋惜和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对美好事物的留连,对时光易逝的怅惋,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希望。)

  十二、布置作业: 1、 背默全词。 2、 积累蕴含人生哲理的诗词句五条。

  十三 板书设计

  诵读 吟读 译读 背读 说读

  情——宁静自适 景——清淡幽静 情景理交融 理——旷达乐观

  教学反思:

  诗词教学不能脱离对意象的解读。“意象”包抱“意”和“象”两个方面的内容。这里的“意”指创作客体的客观物象。按一般情况说,物是客观存在的,它原本是什么样子,就应当说成什么样子,不能有丝毫的差错,这便是所谓的客观表述。但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眼中,就会蒙上一层主观色彩,这就是古人说的“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因此诗词的意象就是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的配合,而意境则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诗词是以意象来反映诗人眼里和心中的世界的,在教读诗词时,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意象的分析加入丰富的想像和联想对诗词做出多义性的解读并揣摩诗人的情感。

  诗词中蕴藏着丰富的精神营养,它对青少年成长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诗词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语言文化,而且可以使学生了解民族语言的演变和渊源。诗词深奥的语言,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同时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感受力和想像力。诗词想像的思维方式以及诗词审美的再创造性,有助于开发学生创性思维,它的“暗示性”原则,对艺术、通感以及它的绘画,音乐美可以不时刺激学生在心灵迸发审美创造的火花。  课后作业:

  理解填空

  1、这首词中描写了春光明媚万物一派生机勃发的景象,借此抒发了作者喜悦心情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中,既描写了春景,有烘托了一种凄清的气氛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

  3、这首词中表现词人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的句子是: ? 。

  4、这首词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词中抒发词人老当益壮、奋发进取之心情的句子是: ?

  6、从所积累的古诗词曲中(课内外不限),写出与“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两句句意相反的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所积累的古诗词曲中(课内外不限),写出意义相连的两句,表现珍惜时间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从所积累的古诗词曲中(课内外不限),写出意义相连的两句,表现积极进取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huanxisha/5164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