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从《商州初录》看贾平凹的生态文学叙事观

贾平凹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在中国当代文学界,生态文学和生态批评也随着生态问题和生态意识的逐步加强,引起了学界的关注。考察中国当代文学,读者会发现,在很多文学作品中,作家笔下的自然都具有独特的价值,表现了作家不同的文化和审美追求。贾平凹笔下的商州文化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商州初录》中,作者通过对自然的科学观察,把对自然的个人感情和自我心理融入到自然中,从而组成了贾平凹理想中的生态世界。这种生态观不仅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上,还体现在人与环境之间、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和谐关系上。

一、引 论

  生态文学起源于浪漫主义文学,19世纪发生在法国的大革命虽然摧毁了旧的社会秩序,但却使不同阶层的人在心理上产生了变化,浪漫主义文学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中产生。为了弥补心理上的落差,浪漫主义作家运用超越现实的方法,把他们对理想社会和理想人生的追求目标放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同时为了表达对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发展所带来的违反人性的都市文明和工业文化的不满情绪,他们提出了回归自然的口号。这种自然既有对自然环境保护的提倡,也有对纯朴人性回归的呼唤。发展到现代,生态文学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考察自然在经典文学中的作用,抒发明确的自然意识,从对各种自然现象的分析中揭露人对自然的种种成见;二是恢复自然写作传统,检讨主流写作的生态意识,研究作家生活的环境;三是考察自然物的意象象征,提出生态诗学、生态女性主义等概念范式。

  由于生态文学的逐步发展,与此相对应的生态批评也逐渐成熟。生态批评在解读经典文本的基础上,关照自然在文本中是怎样被表述或压制的,对文本中人类中心主义思想进行批判,从而形成具有哲学意味的生态批评方法。在更深层面上,生态批评关注人类之间的社会生态和人类内在的精神生态。它以表达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生的生态格局为目标。随着现代化的加快发展,人们对物质的追求进入了非常狂热的阶段,这些导致了人类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出现了失衡状态,人类忘记了自己自然界中的一部分,是自然的产物,是生态整体中的组成部分,对自然肆无忌惮的摧残。同时,现代文明逐渐失去了对人类精神层面的指引作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物质利益面前变得冷漠、无情,空气污染、噪音、森林植被的大量砍伐使得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不断被破坏,于此相随的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诸如海啸、地震等自然灾害再次唤醒了人类对自然的关注。当自然环境失衡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由于类似的生态竞争而导致心态异化,这就是社会生态失衡。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态失衡同时导致人类精神层面的异化。“在生态危机愈演愈烈的时代,在生态文明日益受到重视的时代,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要从根本上缓解生态危机,必须改革人类的思想文化。”

  因此,生态哲学家们提出了整体主义生态观,即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互动统一的整体。并认为“生态批评是一种向行为主义和社会责任回归的标志。”在中国当代文学界,生态文学和生态批评也随着生态问题和生态意识的逐步加强,引起了学界的关注,考察中国当代文学,读者会发现,在很多文学作品中,作家笔下的自然都具有独立的价值,表现了作家不同的文化景观和审美追求,贾平凹笔下的商州文化便是一个特例。

  贾平凹是中国文学界比较独特的一位作家,他所生活的乡村世界是他创作的背景和内容,他所有的作品,都是以一个农民的眼光来叙述身边的事情,他对乡村的感情是复杂的,有爱也有恨,有依恋也有嫌弃。由于他开始一直在农村生活,后来,虽然他成为城市里的一员,但城市中的一切对他来讲很陌生,因为他是城市里的异乡人,因此,他又想起了乡村中的美好生活,对乡村独特的情感,形成了他的宇宙观与人生观。城市生活的不适应,使他把笔下城市中的人物很多定为乡村文化中的外来者,这样,读者可以通过他的作品发现,即使是城市人身上也可以感受到乡村人的质朴与纯洁,也可以判断出城市人与乡村人之间的道德差距。同时,生活在城市中的乡村人身上具有另外一层内涵,即由于他们的出现,打破了乡间平静的生活,乡村人带着对城市生活的憧憬与向往,来到城市,被城市中的一些现象感染,从而破坏了乡间古老而美好的温情世界。其实,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当代文学界,很多作家由于有着乡间生活的经验,他们身在城市,但却对城市的嘈杂,人与人之间的冷酷、隔阂感到厌倦,因此,他们开始怀念曾经的乡村生活,从而把写作的视角投向乡村,把他们内心的空虚、寂寞寄托在安详、静谧,友善的乡村世界中,从而达到内心深处心灵的寄托。“解甲归田、退隐山林”在中国古代便是文人逃避纷繁世俗生活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用到当代中国作家身上,既是一种对理想生存态势和情境的描述和寄托,也是填补城市人内心人感情寂寞的一种方式,更是对中国古代圆融化合、多维共生生态思想的一种继承。

  在众多的文学创作方法中,贾平凹最擅长的是运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体现超现实的审美意象和人生追求。从运用现实主义的手法来看,他时刻关注着现实,能用敏锐的眼光去观察和表现农村中那些具有现代观念、但又不被老一代农民所理解的穿梭在城市与乡村中的新一代农民。贾平凹通过对改革大潮中富裕起来的农民的故事的描述,体现他们曲折的心理过程,对改革的结果,在赞颂的同时,也有忧虑。贾平凹的创作过程和思想体现了他对现实的强烈参与意识,也表现了他对个体-社会-文化多重超越的努力。同时,在这些作品中,贾平凹表示了他对民族文化传统的认同态度。这种认同除了他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对家乡民俗、风土人情的真实展现外,还体现在他作品中对自然的描述,把自己对自然的科学观察,对自然的个人感情和自我心理融入到自然中,从而组成了他理想中的生态世界。这种生态世界不仅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上,也体现在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和谐。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商州初录》中,贾平凹便表现出了他的这种生态意识。

  20世纪80年代,对中国来说是有特殊意义的一个时代,中国的经济在改革开放大潮的指引下,呈现了蒸蒸日上的趋势,很多乡村人加入到大城市的建设中去,社会的进步给人们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收入和效益,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作为使命感很强的作家,贾平凹在冷静审视和思考这些变化所付出的代价,除了现代文明和价值观对传统文明和价值观的冲击外,他对人类生存的环境也感到担忧,他深深懂得,文学作品的真正意义在于启发读者“不仅以解读世界为目的,还需要跨越文本与现实的鸿沟,通过改变读者的意识及其同作品关系的方式来改变世界。”这种忧患意识表现了作家高度的责任感。

  《商州初录》1983年5月发表于《钟山》,这是一部由引言和14小节组成的散文游记。整个《商州初录》都集中在“商州这块富饶、美丽而且充满着野情野味的神秘的地方,这块地方的人勤劳、勇敢而又多情多善。”与其他的作家不同,《商州初录》以农民的视角关照20世纪80年代的商州是一个充满乡野气息而又和谐共生的美好世界,在商州人自然、诗意的生活方式中,既有充满野性活力的各类人物,又有诗意盎然的陕南风情。《商州初录》使贾平凹手中的商州世界成为一种文化的表征,一个被充分意象化了的文化符号,贾平凹创造的这个世界,一方面似乎是让人们远离冷漠、嘈杂的现实世界,能给人带来暂时心灵上的宁静和沉思。譬如,“在冬天下着雪,星星点点,像进了三月的梨园里,车上的人们就会把头伸出来,用手去接那雪花儿取乐。车走了一个钟头,山终于合起来了,车已经开上了山脉的最高点,看得见树了,却再也不是那绿的,由根到梢,全然冰霜,像玉,更像玻璃,太阳正好出来,晶亮的耀眼。”另一方面,在大自然中,反思现代文明给人类所带来的创伤,从而呼唤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因为人永远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当今“人们想尽一切办法以人的需要来进行电气化,自动化,机械化,但这种人工化的发展往往使人又失去了单纯,清净,而这块地方便显出它的难得之处了”。

  《商州初录》由对自然景观的描述开始,里面穿插了各类人物的故事,贾平凹在这里根据自己的观察,真实准确地描述了纯粹的自然,将自然人化,将人自然化。把对自然的经验融入到自己要构建的理想生态世界中,这也体现了作者的生态观的实质,即从社会矛盾与自我描写进入到生态自然环境的描写中,从而发掘自然的内在价值和精神意义。从而回答了以下几个问题:作者是怎样描述大自然的?作品的主题是否真正反映了生态环境意识?人怎样才能更好地对待大自然?人在自然中处于怎样的位置?

二、《商州初录》所体现的生态和谐观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jiapingao/34053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