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从《商州初录》看贾平凹的生态文学叙事观(4)

贾平凹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三)城市与乡村融合中的和谐

  在城市化进程中,乡村也向城市步伐迈进,然而在这个进程中,城乡如何融合,在《商州初录》里,贾平凹也给了自己理想中的城乡融合情景。整齐的店面,诚信的经商原则。“真正的黑龙口也就是一个极小的镇子,只有一排房舍,坐北向南,房是草顶,门面墙却是木板。黑龙口的人不多,几乎家家都在做生意,生意非常有规律,九点前,荒旷无人,酒店已到,生意摊骤然摆齐。”《龙驹寨》中对热闹集市的描述,体现了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与乡村之间也是可以和谐相处的。

  同时,不可忽视的是乡村的安静、和谐、优美的环境逐步被破坏,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伤害。《桃冲》中,由于黑石崖,表面铁黑,里面就是石灰石,白的刺眼,老汉的儿子长大后,开始开凿石灰石,于是周围的人也开始开凿了,一家接一家,日夜烟火不熄,滩上的人富了,但窑烧过一年,烟火就熄灭了,窑坑也塌了,水鸟在上边屙下一道一道的白屎。十年,十八年过去了,桃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它的周围建了很多电站、水库。河水渐渐小多了。老汉的儿子又回到了桃冲,老汉的孙子开始放炮开石,挖窑烧灰,摆渡的老人在水边的桃花林里,一抬头,看见河对面的石崖下,石灰窑的烟雾正袅袅而上,日光照在水面,又反映过去,烟雾却再也不是白的、灰的,却成了淡淡的综合色,分不清是红的,白的,黄的,蓝的?传统农业文明所积淀下来的家园情节与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人类生活的理想境界,城市化的进程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这种和谐。

  《白浪街》中描述了湖北人、河南人的经商方式,他们不论到哪里都忘不了推销自己的东西,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乡村在发展过程中的城市化倾向,而在这种城市化倾向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好城乡之间的人与人的关系,似乎是作者在文本中要求读者所思考的东西。因为“小说要虚构的与其说是故事,毋宁说是将思想发展成行为的方法,这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绝对找不到……历史因为强调的是外在原因,是由宿命观主导的,而小说中却没有宿命;小说中的一切都以人性为基础,主导的情感是这样的一种存在:一切都是有意图的,哪怕是激情与犯罪,哪怕是惨痛。”

  贾平凹运用敏锐的观察力,把具有商州特色的文化内涵融入到自我的生命体验中,从而形成了他人与自然、人与人、城市与乡村之间和谐相长的生态观。商州作为贾平凹记忆和想象中的精神文化发源地,形成了具有象征意味的地域文化的代表,既是作者乡土小说的题材和文化基础,商州系列的发展显示了作者对愚昧、落后、文明、先进文化等之间关系的反思和重估。因为随着工业化的发展速度,商州这样的精神领地越来越难得,“他们虽然不像城市人那样向现代化迈进的节奏迅速,但你却热羡这里水好,用不着漂白粉,这里的空气好,用不着除尘器,这里的花草好,用不着在盆里移栽。城里的好处在这里越来越多,这里的好处在城里却越来越少了。”

三、结 语  由于生态批评要求在人与自然之间建立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通过文学批评实践达到求真、求善、求美的目的。生态批评与传统批评之间的一条界线就是向“自然审美”文学批评的回归,“在这种视域中,缺席已久的自然不仅拥有了存在的权利,还拥有了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内在价值和规律。不仅文本中的自然形象、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要得到重点探讨,由此折射出的作者的自然观、决定着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和行为的社会文化因素也要得到深度开掘。”

  商州世界中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表现了贾平凹对大自然独特的文学关怀,他通过对商州理想世界的描述和赞美,对比与现代文明带来的种种破坏,激发了读者冷静的思考和审视,进一步证明了在现代文化和注重经济实效的价值观念中,自然与人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人类只有融入到自然中,心灵才能得到安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能和谐,这样的生态意识体现了贾平凹《商州初录》在当代文学界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jiapingao/34053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