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记承天寺夜游》的复习资料

记承天寺夜游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资料包括哪些内容呢?《记承天寺夜游》仅用84个字就巧妙地勾画了一幅月夜景色图,抒发诗人苏轼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记承天寺夜游》复习资料,欢迎阅读!

  《记承天寺夜游》的复习资料篇一:

  一、内容梳理

  1、著作背景:苏轼由于和实行新法的王安石政见不同,作诗讽刺新法,因而被捕下狱。出狱后,责授黄州团练副使,是个有职无权的闲差。

  2、本文描写了苏轼和好友张怀民同游承天寺的情景。描绘了在承天寺夜游对看到的月下美景,同时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3、文章表达的感情微妙而复杂,具体体现在“何夜无日?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之中。贬滴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闲人”即清闲的人,并非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之人,首先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表面上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实际却为自己赏月的高雅情趣自豪。其次,“闲人”也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抱负远大,但一贬再贬,心中委屈不快,赏月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

  二、重点词语

  欣然:高兴地(样子) 念:想,考虑 遂:于是,就 寝:睡觉 相与:共同一起

  空明:清澈透明 交横:交错,纵横 益:表示推测,可译为“原来”

  但:只,只是 耳:罢了

  三、重点句子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月光照进门内,我不由产生夜游的雅兴,高兴地动身出门)

  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览作乐的同伴,就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光照在庭院中,如积水一般空明澄澈,水中的藻荇交错纵横,原来那是竹子和柏树枝叶的影子)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只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四、中考链接

  1、作者是如何巧喻月色的?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将竹、柏的影子比喻成水中的藻荇。写出了月光清澈、透明的特点)

  2、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的,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①“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理由:唯张怀民可以同乐

  ②“怀民亦来寝”。    理由:心境相同,欣赏趣味相同

  ③“相与步于中庭”。   理由:关系亲密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理由:志同道合,志趣相投,命运相同

  3、“闲人”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人生的感情尽在其中。反映了作者胸怀愤懑,而又自嘲自解的心态。

  4、此文是作者被贬黄州所写,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心态?你如何看待作者的这种心态。

  当时苏轼被贬黄州已有五年,虽耕种田地,可以自慰;虽有壮丽山河可以游乐,但仍感壮志来酬,心忧政事。自谓“闲人”反映了他胸怀愤懑,而又自嘲自解的心态。

  5、划分朗读节奏: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相与/步于中庭  念/无与为乐者

  6、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闲”。

  入夜即“解衣欲睡”,“闪”;见“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闲”;与张怀民“步于中庭”,连“竹柏影”都看得那么仔细、清楚,两人都很“闲”;结尾的“闲人”是点晴之笔,以别人的不“闲”反衬作者的“闲”。

  7、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竹都有竹柏。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觅,处处可见。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暗示世人无心流连景色,一心追名逐利。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jichengtiansiyeyou/25925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