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兰亭集序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王羲之简况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把握文章主旨;掌握文中重点词汇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组织学生合作交流,疏通文句,理清思路;在诵读中把握作者的情感。

  3.情感目标: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确立人生苦短、时不我待的积极乐观进取的人生观。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把握一、二段作者的情感。

  一.导入

  通过书法作品《兰亭集序》导入课文。

  1.你知道王羲之是在什么状态下创作出《兰亭集序》的吗?

  2.由书法美来领略文采美。

  二.相关知识

  1.题目解说

  兰亭,是东晋会稽郡山阴县(今浙江绍兴)城西南郊的名胜。其地有湖,“湖南有天柱山,湖口有亭,号曰兰亭”。东晋建立后,南渡的中原士族在山水清丽的会稽广置园田别业。风景幽绝的兰亭,就成为当时的社会名流们聚会游玩的地方。永和九年三月三日,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邀集友人谢安、孙绰等41人在兰亭集会,当时要求每位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事后汇集成集子,提名为《兰亭诗》,由王羲之将各人诗作一一记录,还作了一篇序,记叙其事,这就是《兰亭集序》。

  2.作者简介

  王羲之,字逸少,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是东晋大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他所写的《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三.文本研习

  (一)研习第一段

  1.朗读第一段,学生对照注释,合作交流,疏通第一段。

  2.第一段可用文中的哪一个词加以概括?(明确:乐)

  3.哪些东西信可“乐”呢?

  明确:良辰——三月初三;

  美景——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流觞曲水,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赏心——畅叙幽情

  乐事——众多贤才兰亭集会

  4.小结:第一段叙集会的盛况,“四美”齐具,在这优美的环境中,作者充分的感受到了生命的情趣和审美的愉悦。整段文字意境开阔,感情乐观。

  (二)研习第二段

  1.朗读第二段,学生对照注释,合作交流疏通第二段。

  2.第二段可用文中那个词来概括?(明确:痛)

  3.第二段是如何由第一段的“乐”转到“痛”的?

  明确:①第一句“人之相与,俯仰一世”,表明人生短暂。

  ②举出两种人(悟言一室——谈玄论道;放浪形骸——归隐山林,王处的时代是政治极为严酷、社会极剧动荡的年代,“天下名士,少有全者”,许多著名的文人都死在残酷的权力斗争中。因此,为避免伤害,明哲保身,士大夫逃避现实的思想很浓。),虽“静噪不同”,但都会因“情随事迁”而生发感慨。

  ③“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指的就是“情随事迁”,后面用“犹……况……”,是一种递进关系, “情随事迁”尚且能触发感慨,更何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呢?,重点是落在“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上的,与第一句相照应,表明人生短暂,不能不令人感到悲痛。原来,段落的第一句就是中心句,整个段落都是问绕这第一句阐释的。

  4.小结:第二段抒发了对人生的感慨,生命的长短,全取决于自然造化,最终都是面临死亡的无奈,作者不由发出“岂不痛哉”的感叹。文字情调转入低沉。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lantingjixu/34796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