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兰亭集序》教学实录(原创精品)

兰亭集序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兰亭集序》教学实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师:浙江的绍兴兰渚山是美丽的地方。当年越王勾践曾经在这里种过兰花。尽管兰花多且香,但过了季节,很难寻觅。不过由于有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于是兰亭──兰渚之亭,流芳千古,大大超过了兰草的清香。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它。

  生:背景介绍(略)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关于王羲之的资料,帮助理解课文。课上由学生简介作者的有关情况,教师指导学生该如何整理归纳所收集的资料。

  师:请同学们先听录音,注意听清字音和句读,听出语气。(教师放录音。)

  (听完录音后,请一名学生读准易错读的字。)

  生:(学生齐读全文。)

  ──要求读准字音,初步感知课文。

  师:在这篇课文中,作者的情感有一个变化的过程。哪三个字可以显示出作者情感的变化?下面,大家从2-4段每一段找出一个字概括作者的感情。

  生1:第2段是“乐”,第3段是“痛”,第4段是“悲”

  师:那么,朗读时怎样传达这种情感?

  (师生交流,形成共识。)

  第一、二自然段朗读提示:“永和九年……修禊事也”以中速读。下文有关集会的文句应以清新明快的语调读出,特别重读“乐”,以体现作者快乐的心境。 第三自然段朗读提示:作者以从容沉稳的气势稍一收拢,便转到全文的主旨上来,探索人生哲理,发表对人生忧乐和生死问题的看法,故应以和缓低沉的语调读出。重读的词语有“死生亦大矣”中的“大”,“岂不痛哉!”以“ ”调读出慨叹语气,重读“痛”。第四自然段朗读指导:“固知/一/死生/为/荒诞,齐/彭殇/为/妄作。”读出节拍,读出批判语气,“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乎!”缓缓吐出,重音为“悲”,以后的句子以和缓低沉的语调读出。

  生:(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教师相机做诵读指导。)

  ──这一环节起到示范性作用,是教法和学法的落实,并让学生初步感受《兰亭集序》的语言特色。

  师:(询问几位同学读的情况)好。请同学们停一下,我们请两位同学,选择一段有感情地朗读。也请在座的同学评论一下这两位同学朗读的水平。

  生2:(读)

  生3:(读)

  生4:评论(略)

  师:总结(略)

  师:下面,请同学们四人一组共同合作,结合课文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

  生:(学生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教师巡视点拨,然后在堂上交流,教师做适当补充。

  师:归纳重要文言词汇、特殊句式,落实基础知识,是文言文学习的重要环节。请大家找出本文重要的通假字、词类活用、成语、特殊句式,整理到笔记本上。

  生:(归纳、整理。)

  师:好,先找同学说说。(师生共同解决并落到实处。)

  生5:通假字有(略)?

  生6:词类活用有(略))

  生7:成语有(略)

  生8:成语还有(略)

  生9:特殊句式有(略)

  ──如此,教师重在点拨,省时省力,学生积极参与,手脑并用。在讨论欣赏的过程中,学生轻松地掌握了文言知识。这既突破了重点难点,也是对学法的落实。当然,积累要少而精,要有用。

  师:这堂课通过背景简介,通过朗读全文,我们对课文有了初步感知。通过小组合作,疏通了文意,通过整理笔记,落实了基础。我们已经初步感知了本文的美。课后请大家熟读课文,复习笔记,之后完成课后练习二。 阅读书籍或上网精选能给你启迪的,有关生命的名句。写在积累本上。

  ──作业是对课文内容的延伸和拓展,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第一课时的作业重积累,对基础差的学生必不可少,又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整理能力;同时通过反复的朗读,让学生自己去揣摩文章的妙处,并精选有关生命的名句为下节课鉴赏评价奠定基础。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lantingjixu/36667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