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老舍的诗意(2)

老舍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二、诗意的理想品格:对传统道德的坚守

  诗意的追求带来的不仅仅是士大夫的情趣,更多是表现对一种高洁品性的推崇,体现了诗意的理想精神。老舍是道德感很强的作家,当然这种道德感的形成不仅仅出自诗意本性对高洁品性的推崇,与文化氛围的熏陶也是有莫大关系,两者相辅相成,这种“合力”共同铸造了老舍,儒家对道德的矢志不渝,一直感化着中国人,老百姓可以不具备儒家学识,但并不妨碍儒学成为几千年来百姓的生活直感和行为准则。吸取前朝教训,清朝历代的统治者为了巩固满人的统治,对满人的道德自律非常重视,造成了一个道德感很强的民族,即便是在非议满族最激烈时,由纯道德层面来否定满族的议论也是不多见的,虽然八旗子弟将生活无节制地仪礼化、艺术化,但“享受生活,本身并无关乎道德的善恶”⑧。所有这些造就了老舍强烈的道德感,所以他要营造“灵的文学”,他说“中国文学作品里没有劝善改恶的东西,很多的书本里,虽也有写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字眼,但都不是以灵的生活做骨干的灵的文学”,“没有灵的文学,怎能令人走上正道,做好好的国民?”⑨

  善与恶的对比是老舍创作基本的人物组合结构,他主要以道德即善恶去度量人物,而道德修养的积聚又被他覆盖了传统道德修养和现代公民规范双方面的内涵,但是总的来说,作者总是不自觉地偏向传统道德。《老张的哲学》中的孙守备,《骆驼祥子》中的曹先生,《大悲寺外》中黄先生扶危济困的情爱,李景纯、丁二爷、钱默吟除恶扬善的英雄,都是作者倾心赞扬的,最明显的是虽然作者也理性强调“坏人也有好处”,所以他“轻搔新人物的痒痒肉”,但只是宽仁的笔调让他不至于毒辣,但对他们缺乏传统道德的行为与心理是隐含着深深的鄙薄的。与同时代的作家致力于塑造新女性不同,老舍的笔下没有新女性,《四世同堂》的胖菊子、招娣,《阳光》中的“我”,《善人》的穆太太,作者用嘲讽的语气、夸张的描写展示了在所谓的“新”下面是自私卑污的灵魂,老舍这种对新女性的偏激,对旧女性偏爱的态度引起了女性主义者的不满,一致认定老舍是封建的大男子做派,但其实老舍对所有的“新人物”都持怀疑态度,《赵子曰》中的欧阳天风,《老张的哲学》中的兰小山,《四世同堂》中的瑞丰、兰东阳,夸饰的细节描写,颇带嘲讽的口气让我们看到了一贯对带着因袭重负的老中国的儿女总有一丝真诚的、怜悯的另一面,有老中国儿女的缺陷但仍有传统美德的旧人物会得到老舍的原宥,但既没有传统美德又沾染资本主义社会的拜金纵欲的恶习,就得到老舍狠狠的嘲弄,特别是写于抗战的《四世同堂》,对国事的担忧、对汉奸的愤怒使他失去了一贯的幽默,而完全将他们漫画化小丑化,走向了他不屑的讽刺。对传统道德的欣赏在老舍那里也体现了对中国传统人伦关系的推崇,传统人伦关系既养育了孙守备、曹先生、丁二爷那样的古道热肠,也养育了李静姑父、牛老者、沙子龙、祁天佑等的恬静安详,祥子对他的生活环境也总是习惯以人伦关系的目光去谛视,小羊圈尤其是祁家的人伦亲情,代际之间的理解体谅的理想化色彩都是老舍所向往的,而这种“守旧”的眼光不仅在旧道德旧关系上,还包括在与之相关的旧东西上,《断魂枪》《老字号》中对行将逝去的老玩意老规矩哀婉的情调,怀念那些与旧的东西共存的和谐宁静的生活环境和诚信淳朴的道德风气,甚至为此在《老字号》中将积极进取的新营销方式刻画得丑陋不堪,这种传统的视野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他文化批判的眼光。“而在老舍的观念(特别是前期)中,自由恰恰是一个被道德秩序取代了的范畴,遗憾在这里产生了――对社会变动中秩序丧失的过分担忧,使他以传统的伦理道德眼光来看待自由带来的传统人格破产,以致淡化甚至没有进行更深入的思索。”⑩

  随着人类进入现代社会,科技理性的霸权、消费逻辑的恃宠、欲望叙事的流行,人的物化、类化、表浅化日益加剧,不仅使生存失去了诗意的本真韵味,而且还由于良知和细腻的严重流失导致美好理想、质朴本色、温暖情感等精神蒙受严重污染,使得坚守传统道德的诗意品格成为迫切需要拯救的教育焦虑,那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老舍对传统道德、对传统的人伦关系的诗意坚守又自有其意义之所在,并随着现代社会的各种现代问题的凸显也日益显现他的价值。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laoshe/29819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