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梁实秋诗论中的“人性”(2)

梁实秋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从上文可以看出,虽然论述的目的和出发点各有千秋,但是他们三人都着重从艺术表现的角度强调诗和画的分界,认为二者具有各自不同的表现领域、表现手法和评判标准,是两种不同的艺术类型。而梁实秋对于诗与画关系的论述,则主要从描写对象入手,强调因为反映的题材不同,诗与图画是不能混杂的。因为诗是人类活动的模仿,图画既然不能描绘人的动作,“那么,图画的质素,又怎样可以闯进诗的范围里来呢?”[4]45

  在《诗与图画》一文中,为了说明何瑞士(今译贺拉斯,罗马著名的诗人和文艺批评家)所谓“画既如此,诗亦相同”这个词并非暗示给我们诗与图画的密切关系,梁实秋指出,现代的文学艺术最显著之象征就是“型类的混杂”,所以自何瑞士以来,一般批评家往往喜欢引用“画既如此,诗亦相同”这个成语,赋予一种新意义,以为何瑞士就是主张把诗与图画混为一谈的人,其实不然。按照梁实秋的观点:“诗与图画原是截然二事,其模仿之对象,其模仿之工具,其模仿之方法,均各有不同。”[4]44

  那么,诗与图画到底因何不同呢?梁实秋以为:“诗是以人为中心的,因为宇宙即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性的表现不在静止的状态里,而在其活动的状态里。” [4]45诗要模仿人性,所以不能不模仿人的动作。人的动作是诗的灵魂。从这一点上也可以说,诗是一种时间艺术,以表现人在时间里的动作为最终指归,当然,这里的动作不仅包括物质的实体的动作,更包括精神的心灵的动作。这就和从属于空间艺术的绘画有着本质的不同,一山、一水、一座房子、一片蓝天,这些物质的实景都可以在一幅画的空间里尽情地铺展,但是它们只能是静止的,绘画的平面特征决定了它不可能表现对象的动作。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liangshiqiu/30760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