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关于李贺的简介(5)

李贺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音乐是听觉艺术,诗歌是视觉艺术,乐府歌行是这两者的结合。与视觉艺术相比,听觉艺术更强调想象力。当李贺用乐府旧题或自选曲调创作歌行时,遂给诗歌创作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新唐书·李贺传》在评价李贺诗歌时指出:“辞尚奇诡,所得皆惊迈,绝去翰墨畦径,当时无能效者。”追究其原因,应与李贺精通音乐有直接的关系。李贺直接吟咏乐师和描绘音乐形象的诗有《李凭箜篌引》、《听颖师弹琴歌》等。从“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凭箜篌引》)等诗句中,完全可以看到李贺对音乐的独特理解和把握。如果以此为绾合点考察李贺其它类型的诗作,我们明显地感到,是音乐涵养培养了李贺的空间想象能力,这种能力不但给李贺诗歌增添了浪漫主义的色泽,而且还为其完善诗歌跳跃性的节奏提出了探索的路径。进而言之,当音乐培养李贺想象能力时,比诗歌更强烈的音乐节奏则为李贺铸造跳跃性的诗风提供了先决条件。

  在探讨李贺诗风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他在锤炼字词以及选用色彩词方面的特点,注意到李贺通过色彩营造诗歌意境的特点。与其他诗人相比,李贺显然是善于着色的诗人。据统计,善于运用色彩词的唐代诗人有王维、韩愈等,其中,王维诗中的色彩词占总用字数的1.5%,韩愈是0.8%,李贺是3.3%。

  注意到李贺诗歌善于着色的特点是从唐代开始的。如李贺的好友沈亚之在《送李胶秀才序》中说李贺之诗“多怨郁凄艳之巧”。唐代诗人张碧说:“尝读李长吉集,谓春拆红翠,霹开蛰户,其奇峭不可攻也”(《唐诗纪事》卷四十五引)。齐已《读李贺歌集》云:“玄珠与虹玉,灿灿李贺抱。”(《白莲集》卷十)唐人的认识直接影响宋人的看法。如李纲《读李长吉诗》云:“长吉工乐府,字字皆雕锼。”(《梁谿集》卷九)严羽《沧浪诗话》指出:“长吉之瑰诡,天地间自欠此体不得。”宋人引语陆游语谓李贺诗:“如百家锦衲,五色炫耀,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范晞文《对床夜语》卷二)承接唐宋余绪,元明清三代继续对李贺善于着色展开论述,元人郝经《长歌哀李长吉》称赞李贺诗如“赤虬嘶入造化窟,千丈虹光绕明月”(《陵川集》卷八)。明人王思任谓贺诗“时而花肉媚眉,时而冰车铁马,时而宝鼎熇云,时而碧磷划电,阿闪片时,不容方物”(清·陈本礼笺注《协律钩玄·书首诸家评论》,《续修四库全书》,第1311册,第431页)。清代方扶南用“如铁网珊瑚,初离碧海,映日澄鲜”(清·陈本礼笺注《协律钩玄·书首诸家评论》,《续修四库全书》,第1311册,第432页,齐鲁书社1997年版)之语来形容贺诗的特点。清人毛驰黄认为贺诗,“设色浓妙,而词旨多寓篇外,刻于撰语,浑于用意。”(《诗辩坻》卷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第45册,第194页)在前人的基础上,钱钟书先生亦指出:“长吉穿幽入仄,惨淡经营,都在修辞设色。……幻情奇彩,前无古人。”(《谈艺录》,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46—49页)。这些意见均从不同的角度关注到李贺善于着色的特点,从而使诗歌色彩成为李贺诗歌研究中重要方面。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lihe/25271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