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大诗人李贺的生平(3)

李贺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李贺十八岁左右,即已诗名远播,又最先为当时名公巨卿韩愈、皇甫湜所知。本可早登科第,振其家声,但他因"年未弱冠",即遭父丧,而在当时,服丧务必以三年全期为限,所以直到元和五年(801年)的时候韩愈才与李贺书,劝其举进士。这一年,二十一岁的李贺参加了河南府试,在洛阳考场上,他凭着出众的才华,顺利通过了府试,取得了"乡贡进士"的资格。

  当时河南府出的应试诗是《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这是一道很难的"高考题",要求考生在限定的时间内,把一年中一至十二月的不同风光全写出来,既要切合题意,又要合于格式,还要自出机枢,不落窠臼,一时难倒了许多考生。但这对于李贺来说,不过是小菜一碟而已。他信手拈来,一会儿便写到了第三首,即《三月》:"东方风来满眼春,花城柳暗愁杀人。复宫深殿竹风起,新翠舞衿净如水。光风转蕙百余里,暖雾驱云扑天地。军装宫妓扫蛾浅,摇摇锦旗夹城暖。曲水漂香去不归,梨花落尽成秋苑。"(一九九二年邓小平南巡时,有一篇长篇通讯就以"东方风来满眼春"为标题报道他的南方之行。)

  李贺在写出一年中十二个月的不同风光后,忽然又想起还有一个闰月,于是大笔一挥,又写了一首《闰月》,使题目变成了《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并闰月》,考官们看了,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这年的冬天,李贺被顺利选拨至都城长安应进士举,韩愈和洛阳的文士都预见,李贺这次一定会金榜题名,进士及第,因为这个小伙子的才华实在是太高了。

  但出乎大家意料的是,李贺在即将走进考场的时候,却被取消了考试资格--原来,有人嫉妒他的才华,故意在"政审"上卡李贺。九泉之下的李贺的祖父万万不会想到,他给儿子(李贺的父亲)取为"晋肃",却为孙子考取进士设置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晋"与"进"同音,倘若李贺登第,成了进士,不就触犯了父亲的名字吗?所以当时有不少人认为李贺为避讳而不应参加进士科考试。一时间舆论压力很大,议论纷纷,对于李贺这样一位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来说,显然无法承受"避讳"之重。韩愈这时候挺身而出,洋洋洒洒地写了一篇《讳辨》,由避讳的规定和例证的阐释,说明李贺并未犯律。曾参之父名皙,曾子不讳"昔"。周之时有骐期,汉之时有杜度,他们的儿子如何避讳,难道要改姓吗?韩愈一针见血地指出当世一些人任意引申讳法,实质上是在借机压制人才,是在以宦官、宫妾为榜样。韩愈更是辛辣地抨击说,如果一个人名"仁",他的儿子就不能做"人"了吗?但最终的结果,李贺还是被迫退出了考试。这首《出城》诗可以看出李贺当时的心情:"雪下桂花稀,啼乌被弹归。关水乘驴影,秦风帽带垂。"一只鸟儿,还没有机会飞上蓝天,就被坏人用弹弓打落了下来,李贺只有郁郁而归。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lihe/25272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