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林清玄《好雪片片》教案(2)

林清玄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三、分析“流浪老人”形象

  1.我与流浪老人之间发生那两件事情?

  (明确:(1)“我”向流浪老人买奖券,流浪老人为奖券装上鲜艳的小红套并且在装这个小红套(2)流浪老人流浪老人去帮“我”扣扣子)

  2.写“我”第一次买老人奖券的事,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找出这部分中描写老人的语句并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明确:

  (1)动作描写:

  ①他的手、他的奖券、他的衣服同样的油腻污秽,他缓缓地把奖券撕下,然后在衣袋中摸索着,摸索半天掏出一个小小的红色塑胶套,这套子竟是崭新的,美艳得无法和他相配。

  ②老人小心地把奖券装进红色塑胶套,由于手的笨拙,使这个简单动作也十分艰困。

  ③他终于装好了,慎重地把红套子交给我。

  (2)语言描写:

  ④“不行的,讨个喜气,祝你中奖!”老人终于笑了,露出缺几颗牙的嘴,说出充满乡音的话。

  (学生问题:小红套在文中有什么意义?)

  (明确:崭新、美艳的红色塑胶套与肮脏的衣服、奖券形成鲜明的对比;动作的缓慢、笨拙、艰困和态度的小心、慎重形成鲜明的对比。对比中突显了流浪老人内心的美好、对善良的坚持。)

  3.写“我”第一次买老人奖券的事重在写流浪老人的动作,写老人为“我”扣扣子的事又重在写什么呢?这对表现流浪老人有何作用?

  (明确:重在写“我”的感受。

  “我”的感受是①他把奖券夹在腋下,伸出那双油污的手,要来帮我扣扣子,我迟疑了一下,但没有退避。

  ②那时我真正感觉到人明净的善意,不管外表是怎么样的污秽,都会从心的深处涌出,在老人为我扣扣子的那一刻,我想起了自己的父亲,鼻子因而酸。

  通过写“我”的感受,表现了老人“明净的善意”给人带来的温暖。)

  4. 流浪老人流浪老人去帮“我”扣扣子时,有这样一句话——“我迟疑了一下,但没有退避”他为什么要迟疑?(生:因为流浪老人的手很脏)

  5.通过前面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出流浪老人的外表很怎么样?请找出书中的原话加以证明。你认为流浪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

  A、外表污秽:

  ①可能他整年都不洗澡(5节)

  ②记得第一次向他买奖券那一幕,他的手、他的奖券、他的衣服同样的油腻污秽。(8节)

  B、境况凄凉:

  ①即使在热到摄氏三十八度的盛夏,他也着一件很厚的中山装,中山装里还有一件毛衣。那么厚的衣物使他肥胖笨重有如水桶。平常他就蹲坐在街角歪着脖子,看来往的行人,也不说话,只是轻轻地摇动手里的奖券。(1节)

  ②他脚上穿着一双老式的牛伯伯打游击的大皮鞋,摇摇晃晃像陆上的河马。(2节)

  ③如果是中午过后,他就走到卖自助餐摊子的前面一站,想买一些东西来吃,摊贩看到他,通常会盛一盒便当送给他。(3节)

  ④到夜晚,他会找一块干净挡风的走廊睡觉。(4节)

  ⑤几乎终日不说一句话。(5节)

  ⑥对于街头的这位老人,大部分人都会投以厌恶与疑惑的眼光。(6节)

  C、心地善良:

  ①不管是谁买奖券,他总会努力地把奖券装进红套子里。(8——13节)

  ②冬日里老人为“我”扣扣子。(14节)

  6.文中对这两个人物主要采用了哪种描写手法进行描写?作者渲染流浪老人的形象特点有何用意?

  明确:动作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

  1——6节的动作描写、外貌描写,突出了流浪老人的贫穷、孤苦、笨拙。

  7——15节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崭新、美艳的红色塑胶套与肮脏的衣服、奖券形成鲜明的对比;动作的缓慢、笨拙、艰困和态度的小心、慎重形成鲜明的对比。对比中突显了流浪老人内心的美好、对善良的坚持。

  文章欲扬先抑,渲染流浪老人的贫穷、孤苦、笨拙的形象,与后文老人表现出来的美好品质构成鲜明的对比,彰显了无处不在的美好人性。)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linqingxuan/5082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