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孟浩然诗《宿建德江》说课稿(2)

孟浩然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孟浩然诗《宿建德江》说课稿3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宿建德江》是长春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是唐朝诗人孟浩然的一首抒写羁旅之思的作品。诗的起句以愁为线索,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接着以生动的江边日暮风景图为依托,凭添了许多山水意象。

  课程标准对古诗教学的要求是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诗句的自学能力,我们知道,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等自学的方法,想象描述能力正处于缓步提升状态,所以学习理解这首古诗并不难。

基于以上情况,我设置了如下的交融式的教学目标:

  1、借助工具书自学探究,理解生字词的意思,理解诗人触景生情,充满忧愁的思想感情。

  2、想象感悟,熟读成诵,借助多媒体情境,进行练笔创作。

  这两个目标都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流程:第一个环节是朗读导入;第二个环节是文本解读;第三个环节是创作练笔。

  首先说一下朗读导入,上课开始的时候是我的一段朗读,为什么没有用配乐朗读呢?主要是我想让学生更多机会亲近文本,在更朴素的语言氛围中走进文本,感知文本。

  接着说一下文本解读环节。这里一共分四步走,第一步是自读古诗,借助工具书,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自学理解古诗中的生字、难理解的词语。这里用到一张幻灯片,是自学提示:阅读课本74页,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和同桌交流一下。这样做是对学生自学能力的一次检验,一次锻炼。

  第二步是质疑问难。首先检查学生朗读情况,接着针对自学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进行质疑问难,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一起交流解决。

  第三步是想象画面,这里很重要,我们知道,古诗的意境存于“言”外,对学生来说,靠生动活泼的想象才能将语言符号化为如在眼前、如临其境的画面。这方面,课程标准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所以,这里,我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想象当时诗人所处的环境,给学生提出一个发散性的问题:那是怎样的环境?此时此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是悠悠的江水?还是倦鸟归巢?是岸边孤零零的巨石,还是垂柳依依?当然,这些都要由学生来想象表述。这里的想象,也是对后边的创作练笔的一个有效铺垫。

  文本解读的第四步是体悟情感。因为有之前理解的基础,所以学生很容易抓住“愁”这个主线,这时抛出另一个比较有价值的问题:从哪个字或哪些字你感受到了诗人的愁。这里我做了一些预设,“宿”而未眠,这是从时间跨度上看出来的,从“日暮——月近人”,天色已经很晚了,诗人仍然辗转反侧,这是本诗含蓄的愁;“泊”而难停,这里通过幻灯片介绍诗人的写作背景来完成,感悟诗人漂泊无依、有志难酬的情感;“旷”而犹寂,原野空旷,更显寂寞,一份孤独的愁;“近”却难得,只有月亮很近,可是水中月,也只能是幻像罢了。这个过程学生也可能品味其他字词,有其他的“意会”,教师还要顺势引导,让学生一边品味,一边读出诗人的愁,进而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信息技术助力读写结合这个环节。这是我们组的研修主题,也是我个人平时非常有倾向性的一个课题。我认为习作指导不能分崩离析地游离于课文之外,课本就是最好的范例,必须要找到读写结合点,让学生常练常写。这节课我就根据这首诗画面感强的特点,引导学生扩写古诗。这个环节靠一段视频辅助,在播放视频之前,提出这样一个要求:认真看,丰富想象,哪些画面与古诗内容相符,哪些情景触动了你。接着播放视频,这样做以视频为媒介,帮助学生丰富古诗印象,从而突破难点,为这首小诗涂上色彩,使其更加立体可感。音乐的设置,是发挥其渲染作用,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帮助学生进一步体悟作者的愁绪。播放之后,提供一个写法小贴士,给学生一些练笔建议,学生开始扩写古诗。因为有之前的想象理解做基础,有视频帮助拓宽视野,有写法的引导,所以学生扩写这首诗应该是水到渠成。

  信息技术助力读写结合,从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阅读,声像语境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中介作用。那么回顾我本节课的教学,我一共用了5张幻灯片,完全根据教学需要来设计,绝不画蛇添足,从而实现信息技术促读写、简简单单教语文的目的。

  以上是我的说课设计,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最后一句话送给大家“美好的生命应该充满期待、惊喜和感激。”感谢国培,感谢信息技术,让我们的生活更充实,让我们的课堂更精彩。

  谢谢大家!

【孟浩然诗《宿建德江》说课稿范文】相关文章:

1.孟浩然诗《宿建德江》说课稿

2.孟浩然诗《宿建德江》说课稿范文4篇

3.孟浩然诗《宿建德江》说课稿3篇

4.孟浩然《宿建德江》古诗

5.《宿建德江》孟浩然全诗赏析

6.《宿建德江》孟浩然唐诗鉴赏

7.孟浩然的诗《宿建德江》

8.孟浩然《宿建德江》诗歌鉴赏

9.孟浩然思乡诗《宿建德江》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menghaoran/375264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