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木兰诗》教学设计(9)

木兰诗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木兰诗》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反复诵读,并背诵全诗;体会本文排比、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复述等方式,体会诗歌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认识木兰的形象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1、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2、体会课文的语言特色 3、重要文言词语的积累4、体会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同学们都知道“巾帼不让须眉”这句古语吧,你们有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呢?学生思考并举手回答(如: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等)

  是啊,我国古代确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千百年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流传海外可同学们却不一定知道这个故事来自于一首诗――《木兰诗》(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学习这首诗

二、背景解题,认识时代

  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乐府是古代掌管音乐的机构,后人把这个机构所采集的诗歌都称为“乐府”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qian)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民歌它与南朝民歌《孔雀东南飞》合称文学史上的“乐府双璧”

三、诗歌诵读初步感知

  1、教师带表情范读让学生边听边勾划出不认识的字,并注意教师朗诵时节奏的变化

  2、解决生字词教师重点强调:

  机抒:zhù(织布梭子) 可汗:kè hán 鞍鞯:ān jiān(马鞍下的垫子) 辔头: pèi(缰绳 )

  燕山:yān 金柝:tuò(打更用的梆子) 胡骑: jì(战马) 戎机:róng(军事)

  著我旧时裳:zhuó(穿)红妆:zhuāng(装饰,打扮)) 傍地:bàng(临近,此处引申为贴着)

  3、请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情感

  4、学生齐读课文

四、整体感知,走近木兰

  1、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初步理解,复述木兰故事

  2、《木兰诗》按什么顺序安排故事情节的?

  时间顺序

  3、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与结构教师板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填空:

  理清情节:

  木兰停机(叹息)——决心(替父从军)——从军(准备)奔赴(战场)——十年(征战)拒赏(厚禄)——与亲人(团聚)

五、人物赏析,品读探究

  1、人物赏析:

  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学生四人一小组分组讨论、探究

  (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勤劳孝顺

  (2)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愿”――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勇敢坚强的英雄气慨

  (4)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不慕荣华富贵,甘过普通百姓生活

  (5)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机智、谨慎

  总之,木兰形象特点: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

  2、品读探究:

  (1)第2自然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这样写繁琐吗?

  ①渲染战前紧张气氛,表明战事紧迫②表现木兰准备工作的繁忙和出征的急切心情③乐府诗常用的一种铺陈写法

  (2)第4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的什么情操?

  运用夸张,写出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木兰辞官不就,表现她不图功名利禄,向往和平劳动生活的高尚情操

  (3)第5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排比,渲染了木兰一家人团聚、欢乐的气氛,表现了木兰回到家中的愉快心情

  (4)结尾附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对木兰的赞美再一次表现木兰的机智谨慎

  (5)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

  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3、详略分析:

  (1)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

  从军缘由――详写 出征前准备――详写 出征中的思亲心理--详写,详写女儿情态

  关山飞度,征战沙场――略写,略写英雄气慨 凯旋辞官――详写

  家人迎接――详写 木兰改装――详写

  (2)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

  (在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木兰的英雄性格,使人物形象真实感人(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总之,诗歌对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详写,一般的就略写

六、体验反思

  1、试想你就是木兰姑娘,请你说说替父从军的前前后后的心理活动

  2、假如“我”就是木兰姑娘(请发挥合理的想像),说说自己的战斗生活

七、课堂小结

  1、把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或基本相等)的两个短语、句子或句子成分,相称的排列在一起,表达相似、相反或相关的意思,这种修辞方法叫对偶如:“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2、学生查阅资料,列举我国历史上还有哪些著名的女英雄并作比较

  ——例:梁红玉击鼓退金兵,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红娘子,顾大嫂、孙二娘,扈三娘等 刘胡兰、秋瑾

《木兰诗》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并背诵全诗。

  2.复述表演,并领会其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3.人物赏析,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4.学习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

 【教学重难点 】

  1.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并领会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2.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3.重要文言词语的积累。

【学情分析】

  让学生了解北朝民歌的特点,并掌握一定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妇女被三从四德(三从:女子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等许多封建礼教束缚着。(鼓动学生情绪)现在妇女在社会及家庭中的地位如何呀?(多数学生会根据母亲在家庭中的地位给予肯定回答)著名豫剧大师常香玉唱出了所有女性的心声:“谁说女子不如男”。是否有同学知道这是唱的哪位巾帼英雄啊?

  好!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木兰诗》。主人公花木兰是一个凝聚了千年传说情感丰富的巾帼英雄形象,甚至已成为一种文化。(放映演示课件:木兰像、木兰祠、豫剧、京剧……)

  简介如下:自汉代起民间开始修建木兰祠。每年四月初八木兰生日致祭。历经各代,香火不绝。祠祀木兰像的庙宇遍布神州。较为著名的有:河南虞城木兰祠、安徽亳州木兰祠、河北完县木兰祠、湖北黄陂木兰祠、陕西延安万花山木兰祠。梅派大师梅兰芳主演的京剧《花木兰》,突出了爱国主义思想,艺术成就极高。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花木兰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中国邮政20xx年还发行了《木兰从军》邮票。而这众多的木兰文化都起源于我们将要学习的这首南北朝民歌《木兰诗》。众多的创作者都是研读了《木兰诗》获得了灵感,形成了一套有体系的木兰文化。

  一千多年来,花木兰这一形象家喻户晓,深受人们喜爱,现在大家就和我一起到《木兰诗》这个千古流传代父从军的故事中,去感受这个奇女子的传奇人生。

 二、诵读

  1.学生自由诵读。

  2.正音并理解词义。(用多媒体展示)

  军帖 机杼 辔头 戎机 鞍鞯 金柝 策勋 可汗 扶将 扑朔 迷离 帖花黄

  3.多媒体MP3或FLASH朗读欣赏。

  4.学生朗读。同学品评,老师适当点拨。(附朗读建议,仅供教师参考)

  (1)第一、二自然段是情节的开端,可以读得平缓些。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忧国思家之情,要读得深沉些,至“愿为”两句转为坚定。

  (2)第三自然段第1节写出发前的准备,节奏要加快,力求突出木兰扬鞭策马的英雄形象;第2、3节要用抒情的语气读,节奏变慢,应注意的是既要抒发主人公的思亲之情,也要表现她的战斗豪情。

  (3)第四自然段基调是悲壮,读时要两句作一气读,速度要更慢——十年艰苦作战的种种经历俱在其中。

  (4)第五自然段前一节当由庄严转为热烈,节奏可稍稍加快;后一节是正义所在,要放慢节奏,读得亲切、和悦、朴实,使前后形成对比的色调,力求突出木兰的英雄本色。

  (5)第六自然段的基调是热烈欢快,但节奏有变化。第1节节奏最快,要极力渲染喜庆的气氛;第2节节奏放慢,要表现木兰恢复女儿装的轻松、喜悦的心情,末句应轻读,为高潮蓄势;第3节再加快节奏,着力表现伙伴的惊奇感。

  (6)第七自然段是歌者的赞辞,最后一句慢读,使有余韵。

  5.全体同学分成两组轮读。

三、整体感知

  通过反复诵读,让同学们小组讨论,疏通文义。

  要求以“木兰 ”句式来概括每节内容。(允许填四个字)

 四、讨论探究

  1.结合课后练习质疑,怎样理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这两句诗按字面解释是:将军经历千百次的战斗死去,壮士从军十年凯旋。其实,“将军”和“壮士”,“百战死”和“十年归”,意义上是合指的、兼顾的。

  这两句诗的意思应该是“将军、壮士百战死,十年归”。这是一种修辞方法,称做“互文”。这种修辞是上下文各有交错省略而互相补充。如:柳宗元《捕蛇者说》中“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是到处叫嚷,到处骚扰。又如:王昌龄《出塞》中“秦时明月汉时关”,即秦汉时明月,秦汉时关隘。请同学找出文中其他运用互文手法的语句。(明确: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本文还运用哪些修辞方法?

  复沓:“问女”两句,“女亦”两句。

  顶真: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出门见火伴,火伴皆惊忙。

  夸张: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排比:东市……西市……南市……北市……

  对偶:唐以前的对偶要求不严格,对仗不工整。“阿爷”两句,“开我”两句,“脱我”两句,“雄兔”两句,皆不工整;而第四段六句两两为偶极为工整(怀疑是唐人所加)。

  (建议教师对这些修辞可根据时间弹性讲解,也可结合修辞点一下民歌特色。)

  2.请同学们以“木兰是一个 的人”来评价花木兰。(参照板书)引导同学分析木兰形象。

  当户纺织说明她“勤劳”;停机叹息不是为自己的婚嫁又说明她“淳朴善良”;替父从军,毅然抉择更说明她“刚毅”;“木兰不用尚书郎”,可见其“不慕荣利”;“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足见其“谨慎”“机智”。作为一个女子在那样一个封建年代却能“忠孝两全”,也是对世人一种激励。那么我们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又受到了哪些启发呢?

  3.结合课文内容探究叙事的详略。

  本文叙述部分,战争前准备和战争后的辞官返乡均为详写,征战沙场为略写。“

  征战沙场”这一段仅用了30个字交代了“征途遥远”“生活艰苦”“战争残酷”“战时长久”。而对十年战争生活是如何度过的却不详细交代。这是全诗最为凝练的部分,音节铿锵,有唐律之风。

  那么如何确定详略呢?根据中心(主题)确定详略。处于主要地位,突出中心的要详写;处于次要地位,服务于中心的要略写;与中心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就不写。

  既然这样,我们不妨采用逆向思维,通过详略看主题。

  刚才,我们已经学习到《木兰诗》略写了木兰征战的过程,而详写了征战前的准备、征战后的荣归、团聚等几个场面。从这些我们可以推测出作者想要表现怎样的主题呢?

  点拨:注意本文出处是《乐府诗集》,乐府诗实际是民歌,真正的作者是劳动人民。战争的受害者往往就是劳动人民。(可联想到张养浩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明确:诗文略写了战争场面正是反映了劳动人民对战争的否定,体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和平生活的追求。这正是本诗的主题。

五、质疑

  “质疑”可结合学生自由提问,教师再把握补充。

  1.第三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这样写繁琐吗?

  明确:渲染战前准备的紧张气氛,暗示战事紧迫,体现出家人对木兰从军的重视。这是乐府诗常用的一种写法。

  2.分别在六七段中找出沿用至今的成语。

  磨刀霍霍:本文是指为迎接亲人归来而准备杀猪宰羊。后常用来形容准备动手杀人或发动战争。

  扑朔迷离:本文是指兔前后脚不齐的动作和张望不定的眼神。后来形容事物错综复杂,不易看清真相。

六、教师小结

  《木兰诗》是一首富有传奇色彩的北方民歌。它叙事生动,详略得当,情节曲折,语言优美,千百年来流传不衰。木兰的英雄形象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

七、课堂巩固

  1.木兰既是一个奇女子,又是一个普通人。她“奇”在哪里呢?又怎见她“普通”呢?(结合板书回答)

  2.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这首诗都叙述了什么事?(多媒体链接回板书)

  3.看看哪些同学能把自己喜欢的语段当堂背诵下来。

 八、课外拓展

  《木兰诗》与我国最早的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并称为古代叙事诗双璧。找同学讲述《孔雀东南飞》的情节。(链接多媒体展示)

 九、布置作业

  1.熟练背诵全诗。

  2.把课文编成故事讲给别人听,锻炼语言的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木兰诗》教学设计汇编15篇】相关文章:

1.《木兰诗》 教学设计

2.木兰诗教学设计

3.《木兰诗》教学设计

4.木兰诗-教学设计

5.民歌《木兰诗》教学设计

6.木兰诗教学设计案例

7.《木兰诗》教学设计内容

8.木兰诗教学参考设计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mulanshi/438037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