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解读北宋文学家秦观

秦观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秦观一 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苏轼过扬州,亲自看望秦观,正巧孙觉、王巩亦在高邮,乃相约游东岳庙,载酒论文,吟诗作赋,一时传为佳话。
 

  秦观,生于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卒于徽宗元符三年(1100),字太虚,后改字少游,高邮人。他主要经历了神宗(1068—1085)、哲宗(1086—1100)两朝。这是王安石变法渐次失败、旧党重新走上政治舞台又再次退出的时期。在这时期内,社会危机日益加剧,统治层的内部斗争也日益激烈。而且从北宋开国到南宋灭亡,宋王朝始终处于强敌的威胁之下,北宋时期辽和西夏经常骚扰边境,无力制止的宋王朝就以每年供给巨额岁币的条件求得妥协。这种内忧外患的时代困境,成为士大夫心中的重负,也是他们不得不面对的话题。所以宋人不像天马行空、气冲牛斗的唐人般洒脱浪漫,而是普遍怀着深沉的忧患意识。今天我们看宋朝文人的诗文,很容易感受到严谨、深沉的特征。面对时代的困境,宋人将承担社会责任与追求个性自由兼容整合,向内寻求个体生命的意义,完善自我的人格修养。宋代文人的生命范式也因而更趋冷静、理性、脚踏实地,以平淡为美。这是少游生活的时代大背景,翻阅少游一生心血所结的《淮海集》,我们也不难发现他同样是在用自己的方式面对这样的时代困境。

  根据秦观的生活历程,大致上可以把他的创作分为三个时期(分期参考徐培均《淮海集笺注》前言)。

  前期从熙宁二年(1069)作《浮山赋》始,至元丰八年(1085)止,其中有两度漫游(熙宁九年与孙莘老、参寥子同游汤泉,以及元丰二年春搭乘苏轼调任湖州的便船南下,从游八月)、三次应举(分别在元丰元年、五年和八年),其余时间基本是在家读书,有时也会参加轻微的田间劳动。高邮物产丰富,但当时阶级矛盾比较尖锐,秦观曾表明他对农民起义是持反对态度的,元丰初年曾写策论《盗贼》等,向上献治民术,这显然与他的经历分不开。另外,因为当时的考试制度的关系,秦观在仁宗至和元年(1054)入小学,至熙宁四年有十六年的时间寒窗苦读,除了四书五经、佛老哲学及一些兵家书以外,主要是为诗赋打下了非常扎实的底子。又因熙宁四年以后科举改用经义、策论,少游出于“养亲”需要闭门却扫“与诸弟辈学时文应举”,所以元丰年间他更加留心时事、历史,他的策论也渐渐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苏轼及后之论者均赞誉有加。《淮海集》中策论的品质是相当高的。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qinguan/32469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