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张晓风的《不识》阅读答案(3)

其他类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我于我父亲,想来也是如此无知无识。他的悲喜、他的起落、他的得意与哀伤、他的憾恨与自足,我哪能都能一一探知、一一感同身受呢?蒲公英的散蓬能叙述花托吗?不,它只知道自己在一阵风后身不由己地和花托相失相散了,它只记得叶嫩花初之际,被轻轻托住的安全的感觉。它只知道,后来,就一切都散了,胜利的也许是生命本身,草原上的某处,会有新的蒲公英冒出来。我终于明白,我还是不能明白父亲。至亲如父女,也只能如此。

  我觉得痛,却亦转觉释然,为我本来就无能认识的生命,为我本来就无能认识的死亡,以及不曾真正认识的父亲。原来没有谁可以彻骨认识谁,原来,我也只是如此无知无识。

  19.作者开头说“其实我们所知道的也只是肤表的事件而不是刻骨的感觉”,这句话在行文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分)

  20.结合原文,赏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4分)

  (1)父亲形容香椿在腌制的过程中竟会“呼噜——呼噜——”流汁。

  (2)我们,那个时候……读了总理的书……觉得他讲的才是真有道理……

  21.从全文来看,简要概括作者所写的父亲性格特点。(4分)

  22.作者以“不识”为题,如果把题目改给“回忆父亲”好不好?试加以比较分析。(6分)  《不识》阅读答案

  19.(4分)引起下文对父亲的追忆;(2分)与后文写认识到没有谁可以彻底认识一个人相呼应。(2分)

  评分标准:意思对即可,踩点得分;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20.(4分)(1)通过写父亲用象声词形容家乡香椿腌制过程,生动表现出父亲对故土的怀念,让父亲的形象更加亲近有趣。(2分)  (2)写父亲说话的时断时续,意犹未尽,更加突出父亲年老的形象;表现父亲对敬仰者的信任与追随的精神品质。(2分)

  评分标准:意思对即可,踩点得分;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21.(4分)学习勤奋上进,怀念故土,对人或事死心塌地,性格能够变通。(每点1分)

  评分标准:意思对即可,踩点得分;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22.(6分)“不识”作为行文的主线(或“线索”)贯穿全文,引起读者的思考;(2分)作者由“不识”到认识,是逐步理解父亲,对父亲的情感加深的过程;(2分)若以“回忆父亲”为题,则显得平淡无奇,没有“不识”具有的发展性的推动功能。(2分)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qita/11034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