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雨的阅读习题及答案解析(2)

其他类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篇三:雨的阅读及答案。

  冯剑华

  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雨,完完全全是女性化的。

  春三月的雨,是少女,正值豆蔻年华。

  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涩。于人不觉间,她轻轻悄悄地走来,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她如纱如雾,如情似梦,沾衣不湿,拂面不寒。她的裙袂飘过处,天地万物从沉沉昏睡中苏醒过来,种子发出嫩芽,竹林长出春笋,杨柳抽出新枝,睡了一冬的小生灵也伸伸懒腰,走出深深的地穴。

  春雨,把青春和生命赠给大地。

  春雨,又是一个爱美的姑娘,一个极擅丹青的画师。她手执神奇的画笔,挥洒出一个美丽的天地。

  梨花一枝春带雨 ,何等脱俗; 杏花春雨江南 ,何等淡雅;而 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又是怎样的清幽。这全是春雨的手笔啊。

  春雨,遍体芬芳的少女,爱美写美的画师。

  夏日的雨,是大嫂,她是个急性子,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是个利索干净还带着几分泼辣的中年妇女。

  比起春雨,夏日急雨少了几分温柔和文静,可你知道,她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做,她是一位多子的母亲。

  江河湖海等待着她补充营养,以丰腴自己的身躯。被太阳烤得口干舌燥的大地渴望着她的滋润。田野上的庄稼禾苗,山坡上的树木果林,像一群群嗷嗷待哺的孩子,急盼着她的乳汁。年复一年地,她用自己充溢的乳汁喂饱了结实的高粱,喂鼓了肥胖的豆荚,喂足了圆滚滚的西瓜,喂熟了沉甸甸的稻穗。有了她,才有果实,才有收获,才有万种生物的生生不息。

  夏日的雨,能干的大嫂,慷慨的母亲。

  秋日的雨,是阅尽沧桑的老妇人。

  她见过了许多,经过了许多,也做过了许多。她曾经年轻过,辉煌过。如今,桃花梨花谢了,高粱玉米收割了。她该做的要做的都已做过,便显得有几分落寞。更有那喜欢悲秋的写出 冷雨敲窗 的诗句,发出 一场秋雨一场凉 的抱怨。可她是宽容的,豁达的。她知道,人们不会忘记她的过去,不会忘记她做过的一切。

  她并不落寞,她正在描画 红于二月花 的霜叶,绘制出层林尽染、色彩绚丽的秋之图。更何况,不久之后,又有三月春雨,少女般姗姗而来。

  1.阅读全文;按要求填空。(4分)

  作者把春雨比作少女,写出了她 文静、温柔、清新、羞涩 的性格特征;把夏雨比作 ,写出了她 的性格特征;把秋雨比作 ,写出了她 的性格特征。

  2.春雨手执神奇的画笔,描绘出许多美丽的图画。请从文中找出其中的三幅。(3分)

  (1) (2) (3)

  3.仔细研读文章,回答下面问题。(6分)

  (1)作者为什么开篇强调 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 ?(3分)

  (2)为什么说秋天的雨 阅尽沧桑 并不落寞 ?(3分)

  4.请从修辞、内容、情感三个方面对文中划线句作点赏析。(3分)

  答案:

  1.大嫂、母亲急性子、利索干净、泼辣、能干、慷慨老妇人阅尽沧桑、宽容、豁达(4分,每处1分)

  2.(1)梨花一枝春带雨 (2)杏花春雨江南 (3)小楼一夜听风雨(3分,每处1分)

  3.(1)作者用肯定的语气把雨比作女性,表现了雨的温柔和使万物生生不息的母性特征。同时,也为下文描写和赞美雨奠定了感情基调。(3分,意近即可) (2)说她 阅尽沧桑 是因为她曾经年轻过,经历过,辉煌过;说她 并不落寞 是指她正在描绘秋之图,并在不久之后,会有三月春雨随风而来。(3分,意近即可,用原文语句回答亦可)

  4.作者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1分)形象生动地凸现了夏日的雨如母亲哺育孩子般的慷慨、无私,孕育着万物,(1分)表达对夏雨的崇敬和赞美之情。(1分)(意近即可)

篇五:雨的阅读及答案。

  (1)这样的村庄,已经不多了。它们的渐渐消失,几乎必然。无论人们再怎样刻意保护,还是敌不过时间的力量。当然,古老的村庄现在在江、浙、皖还有几座,但是它与周围的一切显然已失去了时代的联系。它的存在,只有一种标本的意味。它陈列在那儿,每一块砖瓦,每一块石头,甚至每一棵树,都表达了某种静止和停滞的含义。

  (2)沿着兰江南行,不久就可以到达郭洞村。村庄周围有石头垒成的围墙,出入村庄需要通过一道石门,这是村庄设置的关隘,不仅说明村庄在过去为了安全而壁垒森严,而且说明村庄封闭式的生活特性。村庄与外界的关联是隐藏的,采用一种不敞开的保守姿态,过着自足的生活。掩藏村庄的还有围墙外繁茂的树木。这些树木中不乏千年以上的樟、槐、榆、松,它们对村庄长年累月的遮蔽,使村庄更加隐秘在一种古老氛围之中。这是某种具有审美性和理想的乌托邦式的遮蔽,它让我们想起当年的武陵桃花源。古木环合,泉水夹带着野花流过去,只有一道小小的门与外面世界交通,这不是“桃花源”的范式吗?难怪这个村庄又叫做郭洞村,所谓“洞在青溪何处边”,外面的人要想走进村庄,莫非亦要打探哪儿才有幽秘的通道?

  (3)不过,我们走进村庄毫无困难,而村庄的情形也并不像桃花源。它里面是一群精心修筑的明清风格的民居,大多白墙青瓦。高高笔直的风火墙,连成一片,隔断了村庄上面的天空,下面则是狭窄的'巷道,巷道连接了村庄每座门户。由于这些门户总是长久关闭着,巷道便空虚而冷寂,因此在村庄我们能够看到“屋舍俨然”,却不能看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生活情景。人们囿居在高墙和重门后面,这样一来,村庄无疑增加了更多的私密性质。于是,我们只好将眼流连在村庄的外表形式上。我们的手指着白墙上面各种形状的漏窗,还有镶嵌在一座座门楼上的砖雕,以及无数的镂花木刻,我们完全明白了,所有这些无一不是通过能工巧匠的机杼之心,在乡民们封闭幽深的心情和趣味态度外面装饰了一层“艺术”,从而借了这精致典雅的形式,来蕴藉他们自己紧闭的生活理想。也许,我们就这样不经意地走进了村庄的本质。

  (4)实际上,自从这里成为外来者观看之地,村庄的功能就日渐萎缩了,它不再具有生活价值,而成为观赏对象。似乎这一二百年的精雕细作,便为了今天观看和欣赏的需要。甚至连村庄自身也愿意将村庄当作一件古旧的艺术品,连同隐藏在它背后的心情和趣味态度,一起博得一种叫做“文化”的评价和青睐。因此,它不会主动拒绝外来者的进入,这不仅说明它与“桃花源”不好相比,而且也与它那幽闭的本质产生了矛盾。因此,我们最后将看到,人在这样的村庄中,已不像往昔那样被隐藏,而是退出了村庄之外。没有气息,没有生活表情,没有人的日常活动,村庄就蜕变成空壳和废墟。这时候,村庄正好以“文化”的名义,命名为“原始生态村”。外来者为了一种“文化”而来。他们长驱直入,到处探头探脑,然后带着餍足的心情,回到现代世界中打几个文化饱嗝。

  (5)只有那个春天的早晨,村庄上空,开始飘落微雨,通往村庄的石子路上,一位穿蓑衣戴箬笠的老农民,牵扯了他惟一的那条耕牛走向村外时,身后留下了一串湿漉漉的蹄声,村庄才真实得让我们多一点感动。

  16.从全文看,为什么说那些古老村庄的存在,“只有一种标本的意味”?(2分)第三段末提到的“村庄的本质”指什么?(2分)

  古村的雨阅读答案

  17.作者认为郭洞村与“桃花源”,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6分)

  18. 纵观全文,作者对古村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而文章结尾的“古村微雨图”又蕴含了本文怎样的主旨?(6分)

  参考答案:

  16.(1)古老的村庄失去了活力,只是过去村庄的空壳。(意思对即可,也可选用原文的语句来回答如“古老的村庄与周围的一切已失去了时代的联系,如今只表达了某种静止和停滞的含义”;“古老的村庄如今功能日渐萎缩,不再具有生活价值,而成为观赏对象,村庄蜕变成空壳和废墟”等ks5u。)(2分)

  (2)紧闭的生活理想(或“封闭幽深的心情和趣味”“幽闭”)(2分)

  17.相同点:古木环合,泉水夹着野花流去,只有一道小门与外面世界交通的封闭式环境。(或:过着自给自足的封闭式生活。)(2分)

  不同点:(1)人们囿居在高墙和重门后面,巷道空虚冷寂,不能看到桃花源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生活情景。(2)郭洞村不会主动拒绝外来者的进入,自愿做一件古旧的艺术品,博得外界富有“文化”的评价和青睐;而“桃花源”没有。(4分)

  18.(1)悲哀——向往——惋惜、失望。(3分)

  (2)作者认为微雨中老农牵牛走向村外的场景没有修饰,没有“文化”的装点,是真实自然的。(1分)含蓄地表达了对古村变化的委婉批评,对古村原来风貌的喜爱赞美。(2分)古村的雨阅读答案

【雨的阅读习题及答案解析】相关文章:

1.陈寿传阅读及习题答案解析

2.雨阅读答案

3.雨 阅读答案

4.雨 阅读答案

5.《雨》阅读答案

6.《雨》阅读答案

7.信任阅读答案解析

8.春望阅读答案解析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qita/186403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