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立春后为什么还会下“冻雨”》阅读答案

其他类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2014年,立春过后,长江中下游一些地区,受冷空气入侵与暖湿气流的共同作用,在大范围雨雪天气中,还发生了“冻雨”,给交通安全、越冬作物生长均造成一些不利影响。不少公众质疑,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立春后怎么还出现这类冻害?

  立春在天文意义上是入春,但在气候意义上,一般2月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滑动候平均值不会稳定通过10℃,故仍处于冬季,发生此类灾害性天气现象,不足为怪。人们所称的“冻雨”,气象学名叫“雨凇”。

  这一不速之客,是来自天空低于0℃但未冻结的过冷却水滴。通常大气温度从地面向上随着高度的递增而递降,但产生雨凇的大气层结,是自下而上呈“冷——暖—— 更冷”的分布,即“过冷却雨层——暖层——冰晶层”,通常存在0℃或以上的逆温层是雨凇层结的重要特征。近日出现的雨凇,是来自于气温在零下十几度 5500米上空冰晶云层中的雪花,在下降中遇到3000米左右高于0℃的气层,使其“冰容”销魂沦为“雨滴”。又当其以重力加速度下降到1500米以下时,再度进入了低于0℃的近地层,此刻一部分可能还魂冻结成“冰粒”,大多数因来不及冻结,成为低于0℃过冷却雨滴,在低于0℃的地物上“安家落户”,冻结成为雨凇。

  雨凇的形成,还与冷空气南下所带来的降温、大风、降水等天气条件相关。

  像江汉平原,是从汉江河谷南下冷空气首当其冲的地方,发生雨凇的几率就大。如武汉市年平均雨凇为2.8天,最多年达19天。其冻结在电线上的厚度较大,直径一般可达25~40毫米(荆州2014年2月6日为26.8毫米),严重雨凇会造成交通、输电通讯线路中断,自来水管冻裂,越冬作物茎叶严重机械损伤……

  有人认为气候变暖雨凇会减少,其实不然。湖北省气象局乔盛西研究员等分析,雨凇形成的典型气象条件并非是严寒,而是微寒有雨。武汉与荆州市的雨凇,通常在0℃到零下3℃的微寒天气条件下出现,其频率占84%,而其中在0℃到零下1℃之间出现的频率的占42%,在零下3℃以下的出现频率只11%,即使气温高于0℃,在0.1℃到1.0℃之间出现的频率还占5%。可以说气候变暖不至于减少雨凇的危害,因此要防患于未然。

  18.请分别从说明的对象和说明的语言角度指出这篇文章是哪一种类型的说明文。(2分)

  19.文章从哪两大角度介绍了“冻雨”形成的原因?(2分)

  20.细读第三段,用自己的'话说说2014年立春过后为什么还会有下“冻雨”的现象。(3分)

  21.根据括号中的相关提示回答相应问题。(4分)

  (1)不少公众质疑,在气候变暖今年1月冬暖的背景下,立春后怎么还出现这类冻害?(提示:这句话在文中起何作用?)

  (2)如武汉市年平均雨凇为2.8天,最多年达19天。其冻结在电线上的厚度较大,直径一般可达25—40毫米(荆州2014年2月6日为26.8毫米)。(提示: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

  18.从说明对象上来看,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从说明语言上来看,这是一篇平实说明文。

  19.从气候意义、天气条件两个角度介绍了“冻雨”形成的原因。

  20.气温在零下十几度5500米上空冰晶云层中的雪花,在下降中遇到3000米左右高于0℃的气层,消融成为“雨滴”;但当“雨滴”以重力加速度下降到 1500米以下时,再度进入了低于0℃的近地层,一部分“雨滴”再度冻结成“冰粒”,另一部分来不及冻结,成为低于0℃过冷却雨滴,落在低于0℃的地物上冻结而成为雨凇。

  21.(1)运用设问句,引起读者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2)运用了举例子、列数据的说明方法,显得具体可感。

【《立春后为什么还会下“冻雨”》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1.《地震后为什么会有余震》阅读答案

2.为什么夏天那么热还会下冰雹 阅读答案

3.为什么夏天那么热还会下冰雹的阅读答案

4.为什么夏天那么热还会下冰雹阅读答案

5.《为什么夏天那么热还会下冰雹》阅读答案

6.天会下雨,为什么树也会下雨的故事

7.立春偶成古诗阅读

8.《不为什么》阅读题及答案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qita/187366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