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劳动争议纠纷起诉状(3)

劝学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

  (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4)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后拒不改正的;

  (5)劳动者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用人单位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6)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二是预告解除。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提出解除劳动合同,但必须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并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1)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公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2)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3)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

  6.2 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1)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2)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3)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的;

  (4)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5)因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①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②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③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劳动报酬的数额,参照本单位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支付。

  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但劳动者在试用期内只需提前3日通知用人单位,就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但有两种情况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要提前告知用人单位:(1)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2)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迫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

  7、劳动合同的终止

  劳动合同终止是指当事人双方按照劳动合同规定的条款,实现和履行了相应的权利义务。劳动合同期满或者双方约定的终止条件出现而使合同丧失效力,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已经停止。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4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终止:

  (1)劳动合同期满的;

  (2)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3)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

  (4)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

  (5)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

  (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8、终止和解除劳动合同应当履行的手续

  劳动合同的解除或终止,一般应履行以下手续:

  (1)将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通知书送达对方当事人。送达主要有三种方式,首先是直接交给对方当事人,由其签收;若有困难,可采取邮寄送达方式,须向邮局查询签收回单;邮寄不成,则可以采取公告送达,即在报刊上刊登公告,自刊登之日起30日,将视为送达。总之,一定要有送达的凭证。

  (2)劳动者按用人单位的要求办理工作交接手续。如办理《离职会签单》,向用人单位指定的人员交接财物和工作,应有书面交接单据。

  (3)承担违法、违约责任。违法、违约的一方当事人,应依法或依约向对方支付赔偿金、经济补偿金或违约金等。

  (4)用人单位在15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关系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9、开展法制宣传和调解工作时的注意事项

  (1)注意引导当事人(一般为劳动者)解决问题的方式和程序。劳动争议案件是仲裁前置程序,未经仲裁程序处理,法院不予受理。在仲裁程序之前,可以通过有关组织调解,包括本单位的调解委员会、各级调解委员会的调解。

  (2)仲裁时效是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调解、信访、反映问题等方式,是构成仲裁时效中断的事由。

  (3)提示当事人保留证据原件,证据是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没有证据要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

  (4)积极引导职工和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既要强调和教育用人单位依法用工,履行合同义务,也要保障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

  (5)未签订劳动合同、未缴纳工伤保险的劳动者,在出现工伤案件时,可以走劳动关系确认、工伤认定,由用人单位承担工伤待遇的赔偿,也可以走人身损害赔偿途径。

更多热门推荐:

1.劳动争议纠纷起诉状格式范本

2.不服劳动仲裁起诉状范文(个人起诉)

3.不服劳动仲裁民事起诉状范本(企业起诉)

4.劳动争议案件起诉状

5.不服劳动仲裁民事起诉状范文

6.2016最新劳动合同纠纷起诉状范本

7.劳动合同纠纷起诉状范本

8.劳动争议纠纷案件起诉书范本

9.不服劳动仲裁民事起诉状

10.不服劳动仲裁民事起诉状格式范文

【劳动争议纠纷起诉状】相关文章:

1.劳动争议纠纷起诉状格式范本2.劳动争议民事起诉状

3.劳动争议起诉状

4.保险纠纷起诉状

5.欠款纠纷民事起诉状

6.欠款纠纷起诉状

7.民事起诉状离婚纠纷

8.土地纠纷民事起诉状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quanxue/360839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