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荀子《劝学》 全篇及译文(3)

劝学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拓展阅读:荀子其人

  先秦诸子,名家众多,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其中,荀子是先秦诸子之一,是先秦儒家最后一位大师。《三字经》里特别提到荀子:“五子者有荀杨,文中子及老庄。”荀是荀子,杨是杨雄,文中子是一位有名的学者,老庄就是老子和庄子。荀子,名况,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当时人尊称他为荀卿。因为要避汉宣帝刘询的名讳(“荀”“询”同音),因而汉时被称为孙卿。

  荀子是继孔子、孟子之后又一位儒家大师级人物。儒家主张“法先王”,主张效法先王,主张向尧、舜、禹学习,向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旦学习,学习这些先贤郡王的治国之道。而荀子,在政治上主张“法后王”,主张重视后面的王,“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个学说,开了法家先河。荀子虽然是儒家学派的继承人,但他没有盲目地将儒家学说全盘接收,而是融会贯通,加以发挥,形成法家的雏形。荀子赞成用武力兼并天下,用法禁刑赏来治理国家,所以他是法家的一脉,这也是他那么多弟子里头著名的都是法家的原因,诸如韩非子、李斯等,所谓名师出高徒是也。

  在人性问题上,荀子提出“性恶论”,与《三字经》中的“人之初,性本善”恰好相反。荀子认为“人性是恶的,其善者伪也。”意思是说人性本来是恶的,善是伪装出来的,表面上的善掩盖了骨子里恶的事实。但他又认为经过后天的学习、改造、教育,可以变恶为善,如果不用礼法去约束,人的本性永远不会变善。我们且不讨论荀子的“人性恶”理论正确与否,只研究他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从这一点上来讲是无可厚非的,值得赞赏的。正因为荀子非常重视学习和教育,于是便有了《劝学》名篇。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quanxue/9243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