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散文的作文(2)

散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散文的作文 篇3

  苏轼一生对散文用力甚勤,咳唾成章,作品宏富,今存各体散文约四千余篇。体裁有赋铭、颂赞、论议、杂著、记叙、表状、书牌、碑传、笔记等多种,略可区分为议论文、记叙文、小品文、杂著几类。

  议论文是苏文中的一个突出部分,它包括奏议、进策、经解、杂说等,其中重要的是史论和政论。

  记叙文包括碑传文、山水记、亭台记等,在苏文中艺术价值最高,最富有独创性。碑传文善用生活素材和日常细节刻划个性,以突现奇人异才的高风特操,《方山子传》、《石氏书苑记》等可作代表。游记文长于在写景记游、烘染意境中,寄寓识见,融入诗情雅趣,《石钟山记》、《雩泉记》、前后《赤壁赋》等,是这方面的名篇。

  比之欧曾诸家,苏轼在散文艺术上有新的推进和开拓。

  其一,由长于议论到精于思辨。苏文也以议论见长,它的议论具有一种雄辩的气势和化隐为显的形象状述力,如苏轼的史论、政论,大多立意新警,善于翻空出奇,推倒旧案;在论证中,上下古今,援据赅博,雄辩滔滔,一往无前;而笔力纵横捭阖,腾挪变化,使文章具有一种滚滚不穷,浑浩流转的气势。东坡的议论,不同于某些政治家一味平正的开陈正见,他善于用形象化的手段,来阐述复杂的道理。

  其二,由重在传道义到重在写性灵。北宋古文运动从倡导尊韩崇道开始,初期古文家多主张宗经明道,至三苏强调了写胸达意。苏轼说:“作文先有意,则经史皆为我用。”(《清波杂志》)苏轼写人耿介旷达,敢笑敢骂,曾自谓“与人无亲疏,辄输写腑藏(《密州通判厅题名记》),故其文多写自我,见胸臆,显性灵。

  其三,由容与闲易到灵动活脱,舒卷自如。欧文“修达疏畅”、“容与闲易”,是平易自然风格的典范。东坡沿着欧文的路子迈入了工巧与天然浑化统一的新境界。

  苏轼散文不仅以议论见长,且贯于向思辩化的更高层次升华,不拘于明道议政,而尤长于写胸臆,见性灵,妙手生春,涉笔成趣;在手法和体制上,由单一化走向复合化,善于融众长于一炉,破旧格生新变,由此文风从自然平易一途,迈入了活脱灵动、仪态横生、出神入化、气韵天成的高境妙域。因此,我们说苏文集中体现北宋散文的特色,代表一代散文创作艺术的最高成就。

散文的作文 篇4

  过年了,大街小巷上到处弥漫着一股浓浓的、属于中国人的节日味道。这味道是大街上红红的灯笼映照,是商场内人声鼎沸的喧哗喧嚣,是广场上人气的聚合集散,更是回旋在每一个中国人心头一声声遥远的呼唤……

  很多节日我们可以不过,很多日子我们悠闲地走过,唯独这过年,我们过得很认真,过得很在意,也过得很传统。为什么?因为这“年”,已经融入我们的血脉,融入我们的生命,融入我们的遗传基因,一代一代,血脉相传,无法改变也无法改造。因为这“年”,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一种象征,成为华夏民族维系血缘的标志。不管你在天南还是地北,不管你在大洋彼岸还是此岸,也不管你身处东方还是西方,到了这个日子,你的心跳一定会加快,你的血流一定会加速,你的生命原动力一定会保持旺盛的状态。因为过年这情结,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植入你的生命,你的生命基因早已完成了这种个体与整体的衔接。于是,你会变得欢欣鼓舞起来。你会到商店离去购物消费,你会打电话向远方的亲人问候……

  近年来,有学者研究指出:全球华人在过年前的死亡率最低,可见过年对于我们中国人生命的重大意义!

  虽然说,近年来,随着欧风美雨的渐进,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交融,随着对外开放步子的加快,洋节日也跟着大肆入侵,情人节、狂欢节、圣诞节,一个个堂而皇之地成为新新人类解放灵魂的最好理由,酒吧痛饮,迪厅劲舞,彻夜狂欢,成了这种亚文化景观式的载体。情人节玫瑰花暴涨,圣诞节歌舞厅爆满,圣诞花、圣诞树热销抢手,圣诞老人满街招摇。但是,就大众心理而言,还是这传统的春节过得最正规,最有声有色,最有滋有味,最像一个节日。过年合家团圆吃年夜饭,过年看央视春晚,过年放烟花鞭炮,过年的气氛祥祥和和、热热闹闹,过年的色彩一片红红火火、喜气洋洋。年前年后,商店里人气旺盛,马路上人头攒动,大家见面,双手抱拳,一声恭喜发财,一句身体健康,再加上中国人十二生肖轮回,每个生肖都可以找出几句吉利的贺词,马年是“万马奔腾”、“马到成功”;羊年是“洋洋得意”、“发洋财”,彼此听得喜滋滋,笑得乐呵呵。今年是龙年,大家见面,少不得来一句:龙马精神,龙飞凤舞,龙腾虎跃……

  从古人的送年神祈丰收,到今日的合家团圆,平安是福,宗教性的祭祀成分没有了,人伦式的欢聚味道浓厚了。近年来从港台那里流行过来一句“家和万事兴”,更为过年营造出一种喜气洋洋、国泰民安、平安祈福的氛围。

  本来嘛,国家昌盛了,民生才能滋润!

  新年的味道【二】

  过了十五年才算过完。郑重其事的年如约而至,又在喧闹声,鞭炮声中匆忙掠过。待安静下来,品一下年的味道,竟无法道出,自己都有点诧异了。是不是感觉有些迟钝了?要不然就是渐老的征兆?什么时候开始的,失却了对新年的祈盼和喜悦,取而代之的是感叹和伤感,甚至还夹杂着一丝恐惧。追问自己,年轻的心态到哪里去了?也许什么也无法遮掩住岁月的脚步,莫名的惆怅在某一时刻会从心底窜出来。嗅觉,味觉都会失灵。

  过年的人群中该是有我的吧,却似乎自己又是一个陪客,陪父母以敬孝;陪孩子以尽责,满脸的笑意,满心的欢喜都是给他们的吗?又似乎不全是,要不然怎么会心安理得的忙碌着,累着。或许只有在一个寂静的地方,一个可以听到自己心跳的的方,只一瞬间的神经触动,会觉得快乐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在一个不适合的时间,不适合的环境,品不出味道。

  每年过年,我总会随老公,孩子们回乡下陪公公婆婆过年。农村的春节总是伴随着各种繁文缛节和林林总总的讲究,中原民俗在这里不但继承而且已发扬光大了。自己不受约束的个性从心里不情愿顺从,特别是大年初一的大拜年,初一一大早,全村年龄不太大,辈分不算高的所有成年人(我和老公在此行列)会挨家挨户拜年,给长辈问安,给孩子添岁(出门时压岁钱是要备好的),家长里短,柴米油盐也是要讲的,全村三,四十户人家,等全部拜完,天已近黑。尽管每到一家都会有烟茶果子招待,也耐不住肚子还是咕咕叫了,脚也走的酸痛。踩着积雪,顶着寒风,心里有一千个不愿,嘴上是不会说了,已不似那些年孩子气了。会对自己默默说,一年就这么一次,忍着吧。有时候,容忍也是一种成熟,一种涵养,一种最无私的爱。

  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种忍的感觉,这种感觉和年的氛围是不搭调的。其实也是有让人情感自然宣泄的时候,当村里90多岁的老太太很慈爱地望着我,叫出我名字的时候;当村里大嫂用粗糙的大手拉我上炕的时候。自己心里不是有一种温暖在流淌吗?为什么要用“忍”呢?感觉自己很可笑,告诉自己,既要学会享受一个人的安静,也应该融入那种热闹和喜悦。

  年的味道,已无法清晰地道出,或喜,或忧;或甜,或涩……或者是五味杂陈,自己已然不能分辨得很清,已不似儿时的单纯,不似年少时的清爽,静下心来仔细的品,各种滋味会一起涌上心头。

  年亦然是新年,味道已被时间发酵,只有自己才能品出最真实的味道吧!无法分享,收藏也好……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sanwen/421217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