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简洁的方言散文

散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去年写过一篇介绍潮州方言的文章,有朋友说挺有趣的。一直想再写一篇,一方面是因为忙,一方面是因为懒,就拖到了现在。直到最近,我突然发现,潮州话真是一种特别简洁的方言。

简洁的方言散文

  潮州人说话好像都是比较简单短促的,这大概是因为我们的方言里面有很多一字词。

  名词类的,我们说“太阳”是“日”,“房子”是“厝”,“筷子”是“箸”,“衣服”是“衫”,“大衣”是“褛”,“棉袄”是“裘”,“眼睛”是“目”……

  动词类的,我们说“喜欢”是“悦”,“害怕”是“畏”或者“惊”,“不能”是“莫”,“不用”是“甭”,“不要”是“勿”,“想要”是“欲”……

  形容词类的,我们说“好看”是“雅”,“滚烫”是“烧”,“冰冷”是“凊”……

  在潮州话中,量词的使用通常也跟现代普通话有点不同,量词之前的数字如果是“一”,通常也是直接省略的。比如“一元钱”,用潮州话说应该是“一个银”,但通常都把“一”省略,直接说成“个银”。再比如“一棵树”,用潮州话说应该是“一丛树”,但通常也把“一”省略,直接说成“丛树”。类似的,“一朵花”是“枝花”或者“蕊花”,“一瓶酒”是“樽酒”……

  潮州话还很喜欢用同一个字表达多个意思。比如关于“吃”,无论是吃饭、喝水、品茶、饮酒、啃面包、嗑瓜子,在潮州话里面全部都可以用“食”表达,真省事。

  副词类的,我们说“没有”是“未”。

  中国人在路上遇到熟人,打招呼总喜欢用“吃饭了没有?”,潮州人当然也有这种爱好。在路上遇到熟人,潮州人一般就会问“食未?”

  再举一个例子。

  我妈妈正在煮晚饭,这时我肚子饿了,我想问她煮好了没有,我会说“熟未?”,而我妈妈回答我“未曾熟”。

  或者我妈妈已经煮完晚饭了,这时我在做其他事情,她想问我要吃饭了没有,她会问“欲食未?”,而我会回答她“且未”。

  这样的表达方式,其实比较像古代口语化语言,比如王维的诗,“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有的时候,我们也会把“没有”说成“无”。

  我炒了个菜,我妈妈吃了觉得不够咸,她想知道我是不是忘记放盐了,她会问我“落盐无?”。

  这个也能在古诗词中找到对应的表达方式,比如朱庆馀的“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而“有没有”,我们是说“可有”。

  我妈妈晾了衣服在阳台上,这时天突然暗了下来,她让我去看看是不是下雨了。我去了,她问我“可有落雨?”,我答“雨微”(意思是毛毛细雨)。

  况周颐的“珠帘绣幕,可有人听?听也可曾肠断?”这里的“可有”就是一样的意思。

  代词类的,我们说“怎么”、“怎样”是“若”。

  比如我约了朋友吃饭,我到了她还没到,她让我等她一下,我问她“若久?”(意思是多久?)

  然后我们点了一个菜,服务员提醒我们这个分量有点多,于是我们问她“若多?”。点了一条鱼,服务员说这个鱼有点小,我们又问她“若大?”。

  还有,“什么”、“哪里”、“哪个”,我们都是说“底”。

  比如有人打电话给我,我听不出对方是谁,所以我问他“底人?”(意思是你是哪位?)。然后他又讲了一堆话,我还是没听清,我又问他“底个?”(意思是你在说什么?)。

  再比如刚刚有个朋友跟我说,她发现有一家店的双皮奶特别好吃,下次带我去吃,我问她“底时?”

  这个“底”字在古诗词中也有很多相似的用法。比如:

  白居易的“主人头白官仍冷,去后怜君是底人?”;

  贯休的“看却龙钟也,归山是底时。”;

  还有朱熹的“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来。”。

  潮州话,纵使也有一些粗俗和土气,却也别有一番简洁的诗意美。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sanwen/97545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